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来贵阳旅游的人太多了》之民生路的夏夜:网红美食街的活力图景 >> 正文
《来贵阳旅游的人太多了》之民生路的夏夜:网红美食街的活力图景
7月23日晚8点,贵阳民生路熙熙攘攘,来自省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让这条老街热闹非凡。
“半只套餐!不要麻不要辣!”福建游客郭帅举着小票高喊道。店员李勇(化名)略显诧异,郭帅忙解释:“昨天加麻加辣,麻得半夜嘴唇还在跳舞。但实在是太好吃了,忍不住今天又来买。”油锅中鸭块翻滚,李勇笑着捞出炸得金黄的鸭肉对记者说:“上午10点开门就有人排队,非节假日流水约五六万元,节假日能超十几万元。”
几步外,广西游客陈小姐正用手机拍摄蛋包洋芋摊。金黄蛋液裹着土豆泥在铁板上滋滋作响,她立刻按下录制键。“广西没见过这种做法,老远就闻到香味了!”她边说边扫码付款。
贵阳2025盛夏最具活力的夜消费新名片,非民生路莫属。网红逛吃街民生路今年热度不减,“五一”假期以来日均客流超8万人次,高位客流贯穿始终,尽显贵阳夜经济的蓬勃之势。记者实地蹲守,从下午5点直到晚上11点半,这条街始终人气高涨。
“9块9尝鲜价还包邮,家人们看这排队阵仗!”在“贵阳老帅哥”现炸洋芋片摊旁,主播赵由(化名)对着镜头举起土豆片吆喝。他的一侧,60岁的杨永环和12岁的孙女史孟璐正熟练地筛拣土豆片装袋,摊前排着十几米的长队。“开了19年,现在一天线下能卖五六千元,实在忙不过来,我们又开了个工厂专门供应线上发货。”说话间,祖孙俩已装好十几包。游客们纷纷下单:“麻辣的来两包!”“不辣的我要三包。”记者看到其线上直播当日订单量为376单,收入6459元。杨永环表示,“一周前才开始尝试直播,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相隔几个铺位,同样是十几米开外的长队,董家土豆片摊主董玉芳的调味勺精准抖落白糖:“这是顾客要的甜辣味!从早上9点半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一天能卖出三四百包。”翼支付“到账71元”的提示音刚落,又一位游客喊着要三包麻辣味。
人潮的灼热感从街头蔓延至街尾。“这个酸汤我连吃四天了,蘸水的香味实在难忘!”筒子骨清水烫店内,北京游客王先生边吸骨髓边感叹,“从滴滴师傅到小吃摊主,个个都实诚得很,问个路都恨不得把你送到地方,贵阳热情好客诚不欺我!”隔壁省医月饼直销点,店员尚秋芳刚封装完十盒月饼:“我们才开了十天,平均一天能卖3000多元,不少顾客买来送朋友。”
霓虹渐亮,精酿推车的银色酒桶开始闪烁。“去年从酒吧转战地摊,现在一个月能卖三吨!”摊主冉孟云将一杯长乐精酿啤酒递给游客:“‘日咖夜酒’,既带动消费又推广市场,让我们信心倍增。”
不远处,上海游客Alex举着折耳根酸奶解辣:“每年夏天都来贵阳避暑,尝试过‘黑暗料理’牛瘪火锅,最喜欢贵阳辣鸡酸粉,还网购酸粉回上海自己做过呢!”
传统味道也在焕发新生。丁家脆哨第三代传人丁菊英介绍:“月销达十万单,店里每天4口大锅从清晨6点开工直到下午5点,30名员工‘三班倒’,全力保障供应。”贵州龙烘焙店的刺梨火腿饼货架也已空了一半,店员吴桃玉忙着补货:“省外游客拖着行李箱来采购,这段时间营业额翻倍增长!”
“通过游客的视频号和小红书了解到避暑胜地贵阳。”广西贺州游客黄贺林说:“来玩三天,在民生路尝了丁家脆哨,我们那边叫猪皮肉,感觉你们贵州人太会做吃了。明年我们还来!”
据统计,全长240米的民生路,共有72家沿街商铺和2家综合体。今年“五一”假期以来,民生路路段日均客流量持续突破8万人次,民生路好吃街日均5万人次。
晚11点40分,人流仍未散去。记者乘出租车驶出民生路拐角时,车内提示音响起:“请注意行车安全”。“这提示音是前两个月新增的,一般在交叉路口或立交桥会提醒。现在外地游客多,也是提醒我们司机注意安全!”司机胡师傅解释道,他明显感受到变化,旺季日接单量从三四十单跃升至五六十单,月净收入可突破万元。
策划胡丽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韦寒
编辑罗昌
二审何欣
三审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