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天眼人物|贵州民族大学退休教授胡敬民:环骑中国,圆一场少年梦 >> 正文

天眼人物|贵州民族大学退休教授胡敬民:环骑中国,圆一场少年梦

发布时间:2025-07-28 18:27:27 来源:当代先锋网

天气越来越热,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旷野之上,骄阳如烈焰炙烤大地。331国道上没有任何遮挡,重装骑行的老胡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从3月23日正式出发到现在,一路迎风战雪,一想到自己将在7月的高温面前败下阵来,胡敬民就有些不甘心。

在此之前,他的情绪多次反复,常常前一天被高温折磨动了返程的念头,却又在第二天清晨的凉风中再次坚定继续向前的心。但这次不同,未来数天气温注定持续上升,大概不会再有凉风挽留他了。

老胡在中俄国境线界碑边靠干粮充饥

在锡林浩特躲避了3天高温,老胡又向西骑行进入二连浩特。纵有万般不舍和挣扎,他还是在热浪逼迫之下不得不做出决定:暂别331国道,来年再续。

至此,老胡的“环华骑行”第二阶段暂告一段落。从2023年10月至今,他沿3条边境国道环骑中国的宏伟计划已完成了一半。

老胡的环华骑行计划

老胡名叫胡敬民,现年68岁,贵州民族大学退休教授。在大多数人看来,老胡完全可以享受安稳、平静的退休生活。但他偏不如此,就连儿子胡遥也打趣:“你这是在没苦硬吃。”

但他的环骑旅行已持续了10年之久。58岁,11天环骑海南岛;59岁,11天环骑台湾岛;61岁,3个月骑行东南亚4国;如今,他要用自己的车轮轨迹继续勾画中国版图的轮廓……老胡说,这不是“坚持”,是“追梦”,追自己年少时深埋于心底的梦。

路的另一头有什么?

生于湖南,儿时随父母来到贵州生活,出于对家乡的牵挂,父亲常常带着胡敬民坐绿皮火车回家乡。

火车慢悠悠前行,窗外的风景胡敬民总是看不够。在湘黔两地的群山之中,铁路向前延伸,穿过山洞、越过桥梁,仿佛没有尽头。“路的另一头有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胡敬民心间。

来到北极村

“旅行梦大概就是在那时候种下的。”如今已68岁,“小胡”变成了“老胡”,依然对四五岁时出远门的片段记忆犹新。除了旅行梦,小时候的胡敬民还有一个从军梦。但在27岁之前,他并未能实现这两个梦想,只能将它们寄托于一张张地图上。遨游于交错纵横的线路间,老胡想象自己登上雪山、穿过沙漠、迈入平原、奔向一望无际的大海……直到1984年,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他决定开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超长途骑行之旅,让想象与现实接轨。

那是长达30天的海南之行,老胡把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用于制作攻略。最终,他和另外两名同学骑着“二八大杠”从贵阳出发。从山峦到海滩,这一壮举引来途中偶遇的“骑友”崇拜不已,甚至邀请他们签名留念。这如明星般的关注和一路风景的吸引让老胡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旅程结束,老胡的心“野”了。

来到北极村

毕业之后,生活中的羁绊越来越多,老胡也只能将超长途骑行的梦想深藏在心底,一藏就是30年。

这30年可看作老胡退休后环骑壮举的“铺垫”,他在这期间积累了一套独创经验。在这30年间,他旅行从不跟团,几乎每个假期都会驾驶一辆长安之星,带着妻儿四处旅行,在儿子胡遥眼中,父亲有一种探索美景的“超能力”:“我们去过的许多地方,后来都成了热门景点。”而1993年,他从文学院被调往旅游系任教后,又深度参与到贵州旅游行业发展中,也为他对旅行的理解增加了许多学术思考。

2015年,老胡即将退休,环骑旅行的狂野念头又一次燃烧起来。他决定:再游海南。

“二八大杠”早已被淘汰,骑行者们都换上更轻巧灵便的变速自行车。尽管老胡还未能灵活控制变速,但他绝不服输,在环骑海南岛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到骑行技巧,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次环骑之旅,回到贵阳后就给自己添置了全套骑行装备。

海南的阳光晒醒了他深埋心底的梦,退休后也拥有大把时间,环骑计划就此开启。

此后,他环骑台湾,又骑行游览了东南亚多国。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心里还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沿中国边境国道环华骑行。

用车轮丈量祖国大地

228、331、219,这是3条中国边境国道的编号,它们勾勒出中国与邻国接壤的路线,也勾勒出老胡的终极梦想。

在中国冷极留影

从东南亚回来后,全球爆发新冠疫情,老胡的环骑旅行也被迫停止。但梦不会停,他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系统梳理自己的环华骑行计划。在家的日子里,他每天坐在电脑前,研究3条边境国道路线,翻看途径地点地点往年的气象数据,分析沿途地势走向、地质环境,再根据环境因素估算每段骑行里程和耗时……这项浩大的工程最终在长达40页的PPT中越来越清晰。

他计划出贵州后先向广西进发,沿边境公路逆时针绕全国一圈,整个环华骑行之旅从易到难,分多个阶段完成。2023年10月10日,一切准备就绪,将重达数十公斤的行李捆上自行车,胡敬民正式启程。

在331国道上

从与越南交界的广西东兴到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绥芬河,老胡从2023年的深秋骑到2024年的盛夏。车轮飞转,转出群山,转向海岸,越过河流,冲入平原……身边的风景随着车轮的滚动不断变换,令他目不暇接,大江南北的城市面貌和经济差异更引发他无限遐想。

他沉迷于这独自流动的观察中。1984年和同学骑游海南时,多人同行导致的意见不统一让老胡暗下决心,将来若再计划骑车旅行,绝对只能一个人出发。如今,他孤身环骑中国,除去必要的社交之外,他拥有相当充足的时间对全国各地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异同进行深度思考。

在林间休憩

除思考之外,老胡每天还有一件相当耗时但雷打不动的任务——剪辑视频。早在58岁重游海南时,他就打定主意:要以个人Vlog的形式将自己所有环骑旅行的过程真实记录下来。为此,他还专门购置了无人机、运动相机等拍摄器材,并上网自学了剪辑技巧,并在年轻人聚集的哔哩哔哩网站以及微信等平台开设了自己的视频号,取名“老胡独行”。

其中,哔哩哔哩网站上已上传视频300多条,播放量达4万余次。尽管每天都要花三四个小时剪辑和上传视频,但老胡仍乐在其中,“这些视频就是我的回忆录,我不加任何修饰,只想让它呈现最真实的旅程。”

注定“悲壮”但必须前行

2024年7月,老胡因腿伤被迫于黑龙江绥芬河暂停了第一段旅程,直到2025年3月痊愈后才再次出发。老胡说,从萌生环华骑行这个念头起,他就知道这注定是一场“悲壮”的旅行。

“别的不说,从新疆到西藏的那段旅程一定会非常艰难,高原、干旱、寒冷,我的年龄很难应付这些挑战,有极大可能无法真正完成环华骑行的夙愿……”

在阿尔山市

采访时,老胡已到达阿尔山市——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下辖的小城。在这座因面积极小而被誉为“中国最袖珍的城市”中,老胡谈论着自己的宏大计划,他声音高亢,并没有显出一点沮丧,反倒用更坚定的语气“宣布”:“我必须要做这件事,能完成梦想当然很好,但一路上得到的收获早已远大于完美结局的意义。”

事实上,长途骑行对骑行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知识结构、骑行技术以及装备选择和维修技能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定要求,而重装长途骑行的难度只会更大。一直以来,老胡的旅行理念都如“行军打仗”一般,除了在各地偶尔享受地方风味犒劳自己之外,大部分时间都靠干粮充饥,住宿也仅要求有一个干净卫生、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即可,进入大草原后,在无人区找个桥洞露营更是常有的事。从这方面来看,似乎倒与他儿时的“军人梦”有所重叠。

在桥洞扎营并不少见

相比起外部环境的艰苦,内心不时涌出的孤独感更会令他情绪低落,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尤其是进入寥无人烟的森林,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时,空旷将寂寞衬托得更加清晰,令他心生恐惧。

今年4月,他进入黑龙江小兴安岭北坡的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途中突然降雨,距离最近的村落还有几十公里,一路上不仅荒无人烟,路边的警示牌上还写着:“老虎出没,请注意安全”;5月,他在大兴安岭骑行,一路上只有成片的白桦林和杜鹃花作伴,拦下偶尔路过的巡林车询问住处,得到的答案是前后几十公里都无处落脚……

类似的经历在老胡的旅程中并不少见,但在短暂的情绪低谷过后,他仍选择继续向前,这份执着的理由都藏在路上。

旅途中遇到的骑友

从南到北,他在广东中山开启美食之旅,在福建漳州偶遇野海滩,在青岛游览滨海城市之美,在黑龙江东极阁追逐落日,在中俄国境线上目送北归大雁,在太平沟看恢弘的开江场面,在根河市触摸巨大的中国冷极温度计……一路偶遇的风景令人沉醉,萍水相逢的人更令他感动。老胡不记得收获了多少路人的帮助,也与不少骑友同行一路相谈甚欢,人们伸出援手让他真实感受到人间温情,这是他环华之旅动力的一部分。

6月,高温袭来,老胡反复思忖后下了艰难决定,“就算不顾自己的身体,我还有家人,要为他们负责。”

行李重达数十公斤

6月30日,他站在镜头前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告别,宣布今年的环华骑行告一段落。视频中,他将一切处理妥当,转身走向二连浩特车站,这里只有绿皮火车,需耗费9个小时才能抵达呼和浩特,再转乘飞机回家。

“正好回忆一下童年时坐火车的经历。”他面对镜头笑容灿烂。

“时间:2025年3月23日至6月29日;里程:4958公里;用时:3个月。”“老胡独行”单人单车环华骑行的最后一条视频定格在这组数字上,而在视频下的留言区,老胡向网友回复:“明年见!”

文、视频剪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彭芳蓉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