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从 “单点突破” 到 “生态共荣”——山东创新驱动大会背后的“科技赋能密码” >> 正文

从 “单点突破” 到 “生态共荣”——山东创新驱动大会背后的“科技赋能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28 16:11:48 来源:鲁网

鲁网7月28日讯日前,2025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主场活动在此启幕。以“科技扬帆促新质产业升级创未来”为主题,这场盛会吸引了300余位院士专家、学会代表、高校及企业负责人齐聚,共探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路径。

2025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主场现场

作为山东省科协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本次大会通过“企业提需求、科协搭平台、学会送服务”的精准对接,现场促成69项产学研合作成果落地。

2025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签约仪式

山东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高暘表示,这是科协系统“以问题为导向”服务企业的生动实践,通过跨领域技术整合,将学术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

企业样本:百多安的创新领航路

在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束聚光灯打在展柜中央——一枚只有维生素胶囊大小的金属装置静静陈列,引得记者们纷纷驻足。“这是我们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百多安首席科学家张海军指着这枚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别看它小巧,耗电只有国际同类产品的一半,能在患者体内安静工作15年。从芯片设计到电池材料,全链条都是咱中国人自己的技术。”

这座展厅就像一部国产医疗器械的“创新史诗”:墙上的时间轴清晰记录着,2011年这里诞生的首张国产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注册证,如何将长期被外资垄断的介入导管价格拉低40%;玻璃展柜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血管通路器械,至今仍在为肿瘤患者减少穿刺痛苦;而那片看似普通的仿生颅骨样品,在紫外线下能隐约看到模拟骨小梁的细微结构——它已拿下中、美、德三国专利,最神奇的是会像“活骨”一样跟着人体生长,目前正冲刺临床试验,未来将让颅骨缺损患者告别二次手术的折磨。

如今,以自主可控为标签的百多安新产品已进入国内2000余家医院,并出口至4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决心攻克介入导管技术难题,到如今在心脑血管、神经外科等多领域多点开花。百多安以创新为笔,不断拓宽国产医疗器械的边界,书写着国产医疗器械崛起的篇章。不仅为患者带来福音,更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山东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科协力量:构建产学研融合新生态

在禹王集团展厅,“全球最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加工基地”的标识格外醒目。这家从大豆深加工起步的企业,通过企业科协独创的“一一一三六”全员创新机制(一个战略、一所职工大学、一个愿景团队、三套竞赛、六项奖励),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生物医药、特陶材料等高端领域的跨越。2024年,禹王集团员工创新提案立项400余项,带动利润增长1.8亿元,其经验被中国科协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禹王集团展厅

禹王集团的创新实践,是山东省科协“以学会为纽带、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企业的生动注脚。2025年,省科协联动30家协同创新基地,组织30个省级学会科技服务团开展170余次对接活动,解决技术难题139项,培训人才2000余人次。例如,中国微生物学会助力青岛企业突破DHA发酵技术瓶颈,中国园艺学会为潍坊蔬菜产业引入甜辣椒新品种,年增收超千万元。德州市科协副主席、百多安首席科学家张海军深有感触:“科协搭建的平台,在让最尖端的实验室技术真正走进生产线发挥了推动作用。”

基层科协:扎根一线的创新末梢

基层科协作为连接企业与上层资源的“毛细血管”,更在产业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海军的双重身份便是这种作用的鲜活体现——作为百多安首席科学家,他深度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深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痛点与需求;作为德州市科协副主席,他又能及时将这些需求传递给科协系统,为企业对接匹配的学术资源。

这种“双向扎根”的模式在基层科协系统广泛存在。一方面,像禹王集团企业科协这样的组织,通过建立全员创新机制,激活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一线员工的“金点子”能通过科协搭建的平台快速进入评审通道,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研发人员也能在科协组织的交流活动中获取灵感,推动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基层科协作为整个科协系统的“神经末梢”,时刻关注企业的发展动态,收集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再通过科协系统的网络向上衔接省级乃至国家级学会资源,形成“上下贯通”的服务网络。

正是这种基层科协的“毛细血管”作用,让科协系统的服务能够精准触达产业一线,既激活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潜力,又促进了外部资源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为产学研融合新生态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着产业的持续升级与发展。(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范金鑫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