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花漾高峰”让贵安“花期经济”四季常青 >> 正文
“花漾高峰”让贵安“花期经济”四季常青
7月25日清晨,薄雾轻拢贵安新区高峰镇普马村“几度田园”。湖南游客周四慧举着手机,在盛开的向日葵前“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太舒服了,晚上不开空调还要盖被子。”她和同行的17位老伙伴,已在凉爽的贵安度过了舒心的13天。
仲夏的贵安,绣球花海在松林掩映下铺展,贵州梅园开门不久,在“绣球之心”打卡点前已排起长队,游客一头扎进花海,仿佛被“埋”了进去。
“快进来坐!柴火鸡、片片鱼、野山菌,都是拿手菜!”距离贵州梅园不远处的九甲农家乐,店主梁贵发热情招呼着新到的客人。
而在三年前,这片土地还“一株梅花与绣球花都没有”。
荒山蜕变四季生财
“阿姨们快来!梅园的木本绣球开得正好,拍照刷爆朋友圈!”7月18日晚,马场镇170厂新艺俱乐部广场灯光亮起,贵州梅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主管娄晓伟举起晶莹的梅子酒,热情邀约。
贵州梅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主管娄晓伟向游客介绍梅子酒。
他身旁的贵州梅园展板,五彩斑斓的草本绣球与黄白相间的木本绣球舒展身姿。6月以来,50多个品种的绣球花接力绽放,从经典的无尽夏、姹紫嫣红,到稀有的北极熊、魔幻月光,在松林间层层叠叠,织就锦绣。
“开园一个月,游客就突破5万人次。”娄晓伟掰着指头算,新增5辆观光车、5座旅游公厕、百余个垃圾桶,1.2公里步道硬化完成……更关键的是,通过科学分区种植,花期精准衔接,冬春赏梅、夏观绣球紫薇、秋览彩叶,“四季有花看”的蓝图已成现实。
贵州梅园的木本绣球花。
账本更喜人:梅花季25万游客带来700万元收入,绣球花季通过延长产业链,客单价持续提升。“前端育苗、中端体验、后端融合,‘花经济’不再看天吃饭。四季运营,投资回报周期能缩短到10年内!”
品牌引领政策赋能
破局的关键钥匙,是今年3月贵安新区重磅推出的“花漾高峰”区域品牌。它巧妙地将万亩樱花园与贵州梅园整合提升,串珠成链。
“依托‘两山(高峰山、大偏山)两河(麻线河、羊昌河)’生态脉络,串联民族村寨,以花为媒,展现布依、苗、仡佬等民族文化魅力。”高峰镇镇长刘家庆道出规划蓝图。
这把“金钥匙”源于清晰的顶层设计。《贵安新区(直管区)国土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高峰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将高峰组团定位为绿色生态型省级示范小城镇和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品牌引领,为破解“花期短”短板找到了突破口。
好品牌引来社会资本“活水”。2024年贵安新区民宿招商推介会上,《支持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和《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同步出台。“政策既补短板,更是强激励,为缩短与省内先进差距、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提供了支撑。”贵安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品牌溢出效应立竿见影。刚过去的“六月六”布依风情文化节上,高峰镇多个村寨成了欢乐海洋:布依山歌悠扬,古朴地戏开演,长桌宴米酒飘香。游客们身着民族服饰流连梯田栈道、徜徉山间花海,非遗与自然相融,避暑旅居与特色民宿宣传交织,平均停留时间从2小时跃升至6小时。
庭院生金旅居兴起
在普马村九甲组的田园黔豫农庄,老板韦勇正忙着添置新桌椅。“梅花季净赚了6000块,全投进去!锅碗瓢盆、消毒柜都备齐,就等客人来了。”他笑得合不拢嘴。
贵安新区高峰镇普马村几度田园民宿。
借力“两清两改两治理”集成示范带建设,普马村已有32户村民升级庭院,搞起“庭院+种植”“庭院+文旅”。“赏花+庭院+餐饮+住宿”,美丽风景正源源不断变成“钱景”。
沿麻线河上行,普马村闲置农房正在焕发新生。“这波湖南客人包了9间房,吃的全是‘土’味。村民地里的菜、寨里老人的鸡、河里的鱼、现打的新米、现榨的菜油……”几度田园店主陈忠翠边忙边盘算着,“拍视频引流效果真好,新增的7间房六月底就订满了!”
贵安新区高峰镇普马村几度田园民宿。
普马村的旅居产业,正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眼下,普马组已有10户农家动手改造房间庭院,转型经营民宿,新增60个床位。
花期虽有限,产业却无穷。从一朵花的绚烂绽放,到一个品牌的响亮落地,贵安新区正将季节性的“颜值”,转化为可持续的“产值”,在“花漾高峰”的引领下,书写四季生财的振兴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丁亚
编辑陈玲
二审金忠秀
三审王鲁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