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菏泽市教体局心理健康教育月探索特色育人新路径 >> 正文
菏泽市教体局心理健康教育月探索特色育人新路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程建华通讯员高娟
近日,菏泽市教体局对今年5月以来开展的“润心赋能·护航成长”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这场覆盖全市2000余所学校、惠及160余万师生的心灵守护行动,累计举办活动1715场,以“润泽心灵·守护成长”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模式和多元活动,在牡丹之都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成效显著,花开满园。
高位统筹推进:全域联动筑牢心育根基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菏泽市教体局高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全市秉持“润泽心灵·守护成长”理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维度、广渗透。
菏泽市教体局发布心理健康关爱十大行动
菏泽市教体局举办了大中小学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发布了《菏泽市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十大行动》,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具体措施。
创新“1+1+1”医校联动
菏泽市教体局与市卫健委协同联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医校”协作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1+1+1”医校联动模式(每校对接1所医疗机构、1名专业心理医生、1名校内心理教师),实现全市2128所中小学校“医校”协作全覆盖,构建“医院-学校”绿色转介通道,有效畅通了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康复”全链条服务路径。
校地共育聚合力
为深化“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菏泽市教体局与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召开“守护成长·对话未来”调研反馈座谈会。会上,学院专家团队剖析服务站建设、解读调研报告,县区代表分享经验挑战,共商对策。市教体局领导提出完善课程、规范监测等要求。会议凝智聚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新方向,校地携手共筑学生心理健康屏障。
区域特色实践:百花齐放绽放心育活力
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创新“工具赋能+积极叙事”心育模式
聚焦职校学生心理特点,用“焦虑抛抛球”“EMO转盘”将情绪管理可视化,93%学生掌握调节技巧;“夸夸镜打卡”“手可摘星辰”正向激励,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菏泽市特殊教育中心:定制化团体辅导助力特殊学生心理成长
菏泽市特殊教育中心针对听障学生特点,创新开展多元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石头剪子布”“记忆大比拼”等趣味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借助“曼陀罗绘画”“团体沙盘”等非语言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探索内心世界;分年级实施“放飞心情气球”“拒绝emo做情绪主人”等特色活动,将心理治疗技术与特殊教育需求深度融合,构建“游戏互动+艺术表达+情绪管理”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特殊学生提供了精准有效的心理支持。
菏泽一中:“幸福能量站”
菏泽一中创新打造“幸福能量站”心理赋能体系,针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将艺术疗愈、团队协作与心理成长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充电区通过“心灵对话卡”“穿越幸福圈”激发积极心理体验;压力释放区运用“烦恼风车”“丢掉压力”可视化技术实现情绪转换;能量加油站借助“一纸相传”“筷乐夹球”趣味协作游戏强化社会支持。通过活动实现自我觉察、情绪释放与能量补给,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易推广的实践样本。
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分层培育润心灵多元活动助成长
学校以“分层培育”为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特色主题班会,低年级的《情绪乐园》、高年级的《压力变形记》,精准贴合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微笑自画像”“爱自己的100件小事”小报等特色活动趣味十足,“闪闪发光的我们”专题讲座提供专业指导,种植绿萝、扎染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舒缓身心。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筑牢坚实支撑。
菏泽市第二实验小学:让支持性心理生态系统滋养美好心灵
学校以建立互助型家校人际关系网络为目标,通过心理主题班会、“夸夸墙”“让善意流动起来”“温暖驿站”“心理自助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接纳自己、如何关爱别人,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相互滋养型的心理生态系统。
牡丹区:五育并举全程育心
幼、小、初一贯制全员育人,五育并举全程育心。分层赋能不同年龄段孩子各自向上生长,向阳花开。长城学校以《社会情绪学习》课程为轴,幼儿园用手语舞启蒙生命认知,小学部针对低年级孩子进行情绪调节体验课《我的情绪小怪兽》,通过“游戏化学习+艺术表达”模式,学生在深度参与中用不同颜色、图案将抽象情绪具象化。初中部面向初一女生开展《奇妙的青春期》,旨在为她们提供“探索自我、建立自信、悦纳身心”的三维支持,并进行“擦亮我的金字招牌”庄严青春宣誓,强化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定陶“心”花样:创意活动织就心理防护网
各校巧设“答案之书”“送你小红花”等萌趣项目,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学会感恩与自爱;“31天幸福行动派”微行动打卡,师生同行点亮积极心态;更有中考减压妙招——“顶粽”高中、团队运气球、“暴打柠檬茶”释放压力“爆点”!从课堂内的曼陀罗绘画疗愈,到户外的合作闯关,再到亲子间“爱要大声说出来”的深情拥抱,全区以丰富多元的“心”体验,构建了覆盖情绪管理、压力疏解、生命教育的成长防护网,赋能学生阳光前行。
鲁西新区:多元活动赋能心理健康,构筑学生心灵港湾
华英路小学设置“注意力小达人”舒尔特方格挑战、“情绪漂流瓶”互助分享、“大声说出自信心”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融入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心理漫画展、知识问答、温暖拥抱等10余项互动环节,以“体验+互助+知识”三维模式,为鲁西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实践样板。
成武县积极教育:特色引领,赋能学子健康成长
伯乐第一初级中学创新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一举高中”蹦高等挑战活动,并辅以纸飞机启航、热血运动会,多元激发初三学子潜能与动力,积极迎战中考。郜城第二实验小学首创“全学科心育”体系,将积极心理学核心理论深度融入所有学科,形成“教中有育、学中润心”的育人生态,点亮学生心灵之光。郜城第四实验小学巧设“情绪垃圾箱”匿名互助机制,通过书写倾诉与随机回信,有效减缓压力,传递积极情绪,营造积极关爱的班级互助氛围。
东明县:
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维体验式心育体系,教师转型、学生探索内心、家长升级认知,形成三方联动范式。东明县第十小学打造“家校社医”协同模式,医校协作、分级辅导、社团减压、家校共育,设“心灵树洞”,提升育人成效。东明县第一中学针对高三“以心入画”,深化“全员育心”,未来促融合,助学生全面发展。
单县:形式多样,精准赋能
单县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教学,如观影体验,心理拓展游戏、绘画心理分析、游园会等。其中,单州小学开展“幸福家庭7日挑战”搭建亲子互动桥梁,促进家校共育;打造“成长对比墙”“最美笑脸墙”用镜头捕捉校园温暖瞬间,营造积极氛围。活动融合体验式学习与创造性表达,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提升家校协同育人能力。单县五中以曼陀罗为载体,将艺术疗愈与心理成长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绘画体验开启心灵探索之旅。
巨野县:创新活动载体助力中考减压
巨野县聚焦初三学生考前心理调适,以特色活动构建减压赋能体系:独山镇第一中学设计“传球拔河”等团体互动游戏,通过体验式参与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时间、调节身心状态;第一中学南校区创新开展“气球释压”活动,组织学生将压力烦恼“吹入”气球踩爆释放,并通过“放飞梦想气球”仪式强化正向心理暗示。相关活动因形式新颖、成效显著被《全国教育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形成可复制的考前心理干预范例。
郓城县:多方联动心理健康守护行动
郓城县构建“家校社医”联动机制。学校联合医疗系统开展“医校协同”行动,共开展讲座20余场,心理健康教师常态实施校园心育活动,妇联入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红十字会到学校推进防溺水等生命教育。通过“专业指导+学校执行+家庭配合”模式,织密全域心理健康防护网。
鄄城县-——润心赋能驻心防多元活动促成长
鄄城县第一中学发起“飞签传情”行动(便签漂流/笑脸墙/万人签名),强化情感联结与责任共识;麻寨中学将心理剧植入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提升情绪应对力;实验小学以“童心绘梦”艺术创作释放情感、激发创造,形成“以美润心”特色。三大实践以“体验-表达-成长”为轴,构建校家社共育圈。
曹县:构建“家校医三维赋能”心育网
曹县迎宾路小学邀请医生进校破解情绪管理难题;第一初级中学开设女生青春课堂助其悦纳自我;第一实验小学组织家长讲座打通亲子沟通壁垒;一中教师通过趣味运动会疏解压力;二中学生观影《奇迹男孩》学习社交技巧。系列活动覆盖学生、家长、教师全群体,织密师生心理健康防护网。
长效护航:从“心”出发奠基未来
本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是菏泽市构建常态化、专业化、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从市教体局的高位统筹、创新机制,到各县区、学校的因地制宜、特色纷呈,全市上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将“润泽心灵·守护成长”的理念落到了实处。活动中涌现出的“医校联动”“校地共育”“分层培育”“艺术疗愈”“家校社协同”等一系列创新模式和特色实践,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菏泽经验”。菏泽市将持续从“心”出发,不断探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每一位学生的阳光成长和美好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