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首儿所进修故事——进京“取经”,让首都医疗技术在德州落地生花 >> 正文
首儿所进修故事——进京“取经”,让首都医疗技术在德州落地生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马雪平
2024年6月1日,德州市政府与首都儿科研究所(下称“首儿所”)签订战略合作意向框架协议书。2025年2月23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德州儿童医学中心(下称“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正式揭牌,掀开了京鲁儿童医疗合作的新篇章。
一年来,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已先后选派39名业务骨干赴首儿所进修,包括临床医师、中医医师、麻醉医师、放射医师、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涵盖儿科、儿童保健科、眼科、口腔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
进修人员带着“更好守护儿童健康把先进技术带回家”的使命,深入首儿所门诊、病房和手术室进行系统学习。他们带回的不是单纯的医疗技术,更是一整套前沿诊疗理念与管理经验,实现了从诊疗理念到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
近期,儿科主治医师李莹顺利完成在首儿所儿童重症医学科为期6个月的进修学习,回到本院后迅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为儿童重症救治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进修期间,她专注于儿童重症救治领域,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和接受系统培训,重点学习了危重病人救治、呼吸机精细操作以及血液净化技术等内容。
“孩子一直抽搐不止,这可怎么办啊?!”3月底,正在急诊值班的李莹见到了带孩子小宇(化名)到院就诊的家长。小宇患有1P36缺失综合征,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肺炎,消化道出血,血性气道分泌物,病情十分复杂危重。
李莹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将患儿转入病房,在科室主任的指导下,带领团队迅速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为患儿实施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实施对症抗感染、清理呼吸道、止血、补充能量等一系列精细化治疗措施。
李莹将进修期间所学的精细化管理、治疗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从呼吸支持、感染控制到营养支持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有效提高了重症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在治疗过程中,她精准调节呼吸机参数,既满足了患儿的呼吸需求,又保障了其舒适度。经过一周左右的精心治疗,小宇的病情逐渐好转,顺利撤机、拔除胃管、恢复自主进食,最终顺利出院。
回忆起在北京的进修经历,李莹表示,进修期间所在科室每周一次的大查房、每周两次的小讲课、以及病例讨论和阅片会等学习活动,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带教老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先进的治疗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让自己受益匪浅。
“不仅解决了孩子睫毛内翻的问题,而且孩子眼下几乎看不到疤痕!”硕硕(化名)妈妈激动地对孩子手术主刀医生——眼科副主任医师贾莹莹表达感谢。
据了解,睫毛内翻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睫毛持续刺激眼球,导致角膜损伤,甚至影响视力发育。贾莹莹前往首儿所进修,重点学习了“睑内翻矫正术”的美容缝合技术。“传统手术采用‘5-0缝线’,而首儿所采用‘8-0美容线’,线体细如发丝,搭配精细化操作,这种新的缝合方法将术后疤痕降至最小,实现了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提升。”贾莹莹说。
贾莹莹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硕硕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前通过画线精准标记切除范围,确保双眼对称;术中采用“皮肤拉力+缝合技巧”双重固定,避免睫毛内翻复发。新的缝合方法的运用,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同时,实现眼科手术从“功能性修复”迈向“美学化治疗”的跨越。
儿童保健科护师宋瑞雪于2025年2月至3月在首儿所运动体能门诊进修,在学习中,她重点掌握了足弓形态评估与矫正技术。“首儿所采用‘人工观察+机器扫描’双重评估模式,先通过观察患儿走路体态判断足弓异常类型,再借助足弓扫描仪精准测量足底形态,区分扁平足、高足弓等细微差异,明确异常分级。”宋瑞雪介绍,这种“肉眼初筛+科技精查”的组合,让隐匿的足弓问题无所遁形。
回到德州后,宋瑞雪立即投入开展相关工作,并通过业务学习与同事们分享进修成果,将知识与先进经验转化为团队整体能力,提升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医院引进三维足底扫描仪,患儿只需露出膝盖以下部位,站在设备上保持中立位,即可完成快速扫描。自4月开展该项目以来,已为20余名儿童提供评估。
静静(化名)今年7岁,因跑步时频繁摔倒到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就诊,肉眼观察足弓弧度不明显,宋瑞雪为其进行扫描仪检测,经检测为轻度扁平低足弓。“孩子的足弓力量较弱,通过干预治疗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宋瑞雪安慰静静家人,并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穿戴硬底机能鞋、进行抓毛巾训练,并配置矫正鞋垫等。之后随访显示,患儿跑步稳定性显著提升,家长对非手术干预效果十分认可。
为帮助早产儿家长掌握科学护理技能,从容应对出院后的育儿挑战,新生儿科护士长高建莉结合在首儿所的学习,带领团队推出了早产儿家庭护理系列课程,以“理论+实操”的模式,为家长提供全方位指导。相较于之前的宣教课程,现在的课程更规范、更全面。
科内录制了包括早产儿喂养、早产儿行为干预训练、喂药、呛奶应急处理等视频课程,方便早产儿家长随时学习。“以前照顾老大时总是手忙脚乱,现在这个老二又是早产儿,担心自己回家照顾不了,现在通过护士的讲解、示范,我也跟着做,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家长在学习后说。
“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大家对课程的实用性比较认可,这也激励我们不断优化课程设计。”高建莉说。科室后续还将派出5名护士前往首儿所进修,进一步提升早产儿护理教学水平,为早产儿家庭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支持,助力早产宝宝健康成长。
下一步,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进修工作的管理,确保学习成效。一是做好进修人员的遴选,进修计划的制定,进修后的总结、分享和应用;二是探索新的进修模式,包括医护联动、1+N学习、跟师至首儿所进行典型病例或专项技术的针对性学习等。目前,德州儿童医学中心常年保持6—8名业务骨干在首儿所进修培训,未来,医务人员将继续分批次的进京“取经”,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首都医疗技术在德州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