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段奕宏痴情追妻9年终娶,为妻做13年丁克,余生宠爱不减 >> 正文
段奕宏痴情追妻9年终娶,为妻做13年丁克,余生宠爱不减
现在的娱乐圈,看明星就像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镜头前耍帅的硬汉,背地里是不是妈宝;屏幕上恩爱的夫妻,转过背会不会互扇耳光。但段奕宏偏不按剧本走——他演了二十年狠角色,从《士兵突击》里让人汗毛倒竖的袁朗,到《暴雪将至》里眼神能淬毒的余国伟,观众都快以为他本人就长着一副"不好惹"的脸。可偏偏有人扒出来,这位荧幕杀手在家会蹲在阳台给老婆手洗真丝衬衫,为了学做提拉米苏能把厨房炸三次。
这事儿说出来谁信?如今明星夫妻秀恩爱跟打卡似的,机场挽个手能上三个热搜,可段奕宏和老婆王瑾结婚十三年,狗仔想拍张同框照比登天还难。更邪门的是,当年王瑾说怕疼不想生孩子,他眼皮都没眨就说"那就不生",愣是扛住了所有亲戚的催生压力。这年头,流量明星敢公开说"丁克"?经纪公司能连夜让他改户口本。可段奕宏就这么干了,还干得理直气壮。
一个把"狠"字刻在角色骨子里的演员,怎么会把"怂"字揉进生活里?
1979年,段奕宏还是个叫"段龙"的野小子,天天逃课蹲在影院后排看露天电影。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被老师断定"这辈子没出息"的孩子,后来能成东京电影节影帝?
转机出在高一那年。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来伊犁讲学,全校排演节目,别人都挑轻松的小品,就段龙不知天高地厚,选了段哭坟的戏。据说他演到动情处,真把自己哭晕在台上。教授扒开人群瞅了眼这小子,对伊犁话剧团团长说:"这娃是块演戏的料,让他考艺术院校试试。"这话听着是好事,可现实给了他两记耳光。连续两年考上海戏剧学院,都栽在"外形不够突出"这五个字上。那会儿艺考讲究浓眉大眼,段奕宏这张棱角分明的脸,在考官眼里就是"不上镜"。换作旁人,早就改行了,可他偏不。第三年,他改考中央戏剧学院,背着一麻袋馕就进了考场,结果考了西北片区第一。
进了中戏,日子更不好过。同班同学邓超、朱雨辰都开始跑剧组,他因为"长得太凶",连龙套都没人找。有回排练课,女生宁愿自己演对手戏,都不愿跟他搭戏,说"看他眼神发怵"。他不吭声,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走,对着镜子把所有角色的台词都背下来。别人忙着社交,他把图书馆里所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书都啃了三遍。
这股子轴劲儿,后来成了他的标签。2006年拍《士兵突击》,袁朗这个角色原定不是他。据说他三番五次找导演康洪雷,拿着自己写的人物分析,从台词节奏讲到眼神变化,最后愣是把角色抢了过来。有场戏是袁朗给许三多递烟,剧本就一句话,他琢磨了三天,最后演成先把烟盒拍在桌上,再用两根手指夹出一根烟,眼神里一半是轻蔑,一半是欣赏。就这个细节,让袁朗成了多少人心中的"军旅白月光"?
但要说他最拼的,还得是《白鹿原》里的黑娃。为了演好这个关中农民,他提前三个月扎进海拉尔的麦田,跟着老乡学挑水、割麦,皮肤晒得脱了三层皮。有回拍挑水的戏,他肩上的扁担压出了血印,导演说可以用替身,他摆摆手说:"黑娃不会用替身。"为了学好陕西方言,他把台词录在MP3里,走路吃饭都在听,最后连当地老乡都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
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狠到极致的人,在老婆王瑾面前,却温顺得像只猫。两人2002年在《记忆的证明》剧组相识,王瑾当时只是个小配角。据说段奕宏追了她九年,每次探班都带着自己做的新疆大盘鸡,剧组人都笑他"把剧组当自家厨房了"。
2011年结婚,婚礼简单到就两桌人,连个像样的婚纱照都没拍。有人说他抠门,可圈内人都知道,他把赚来的钱全给王瑾买了套带院子的房子,自己还住着早年单位分的老破小。王瑾说喜欢种花,他就把院子改成花园,每天收工再晚都要去浇花;王瑾怕生孩子疼,说想丁克,他当着双方父母的面拍胸脯:"我们俩的日子,我们自己过。"
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这十三年,亲戚朋友没少催,甚至有粉丝跑到他微博下留言"不生孩子就是不孝"。换作别的明星,早就在舆论压力下妥协了,可段奕宏偏不。他很少回应这些争议,只是接戏越来越少,把更多时间留在家。有次颁奖典礼后台,有人撞见他给王瑾打电话,语气那叫一个温柔:"你想吃啥?我回去给你做。"挂了电话,转身就变回那个不苟言笑的硬汉,跟刚才判若两人。
这些年,娱乐圈变得越来越热闹。流量明星靠综艺圈粉,鲜肉小花靠绯闻维持热度,像段奕宏这样一门心思扑在演戏上,还把家庭看得比名利重的,确实成了异类。他不参加综艺,说是"怕露怯";不接商业代言,说"不想骗老百姓的钱";连社交媒体都很少更新,最新一条还是去年发的给王瑾过生日的照片,配文就四个字:"有你真好。"有人说他傻,放着赚钱的机会不抓;也有人说他装,故意立"清流"人设。可看看他的作品,《暴雪将至》里那个偏执的刑警余国伟,让他拿下东京电影节影帝;《烈日灼心》里的伊谷春,一个眼神就能让人不寒而栗;就连去年《烈焰》里那个反派伍赓,都被观众称为"最让人恨不起来的坏人"。这些角色,哪一个不是需要沉下心来琢磨?
卡夫卡说过:"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段奕宏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他没踩着流量的梯子往上爬,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表演的土地上耕耘;他没把婚姻当作战绩来炫耀,而是把日子过成了只有两个人懂的诗。
如今的娱乐圈,太多人把"人设"当饭吃,今天立"好男人",明天就爆出轨;上午说"专注作品",下午就去直播带货。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早就分不清谁是真性情,谁是演出来的。段奕宏的难得,就在于他活得太真实——对表演,他较真;对爱人,他真诚;对名利,他看得通透。
有人问他,会不会担心自己被遗忘?他笑了笑说:"演员就像时令菜,过了季就该下市。只要留下的角色能被记住,就够了。"这话听着实在,却戳中了多少明星的痛处?
现在回头看,那个在伊犁影院后排看电影的野小子,那个在中戏教室角落里默默排练的穷学生,那个在麦田里挥汗如雨的演员,还有那个在花园里给花浇水的丈夫,其实都是同一个段奕宏。他只是把对生活的热爱,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表演,一半给了爱人。
这年头,我们见多了戏里深情戏外薄情的明星,也看够了人前恩爱背后算计的夫妻。段奕宏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的浮躁,也照出了普通人对真情的渴望。他告诉我们,硬汉可以有柔情,专注可以不孤高,低调不等于没实力。
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这样的段奕宏,还能走多远?而我们,又能等得起多少个这样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