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四川苍溪:红色热土与山水田园的协奏新章 >> 正文

四川苍溪:红色热土与山水田园的协奏新章

发布时间:2025-07-24 17:02:43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冯举□汪丽萍)“梨花滴雨,那是丰收的期冀;梨花飘雪,那是辛劳的回忆;梨花染红,染红鲜红的足迹……”在“苍溪雪梨”生态产品推介暨梨花文化旅游季开幕式上,《梨花赞》词作者罗援将军深情吟诵,道出了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的魅力——当红色基因融入青山绿水,当田园牧歌邂逅文旅新篇,嘉陵江的粼粼波光映照着秦巴山脉的苍翠,千年古城苍溪正以农文旅融合的方式焕发新的生机。

千年古城苍溪全景

红色热土:传承不朽的精神丰碑

苍溪县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一件由三十余张苏维埃布币缝制的“钱衣裳”格外珍贵。这些20世纪30年代流通的“叁串”布币上,印刻着紧握的拳头、镰刀锤头图案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无声述说着革命信念。

由三十余张苏维埃布币缝制的“钱衣裳”

1934年秋,黄猫垭战斗后,农妇张权氏冒险收治两名红军伤员。她日夜照料战士直至康复,战士们临别时将仅有的30多张布币悄悄留下。面对敌人反复搜查,张大妈将布币缝入衣襟珍藏十余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取出这份军民情谊的见证。

黄猫垭战斗烈士陵园纪念碑张文忠摄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个28万人口的县城贡献卓著:3万余人参加红军,14.67万人支援前线,2.16万群众壮烈牺牲。他们为红军筹集664万斤粮食、230头肥猪、57万件衣被鞋帽和355只木船。如今,黄猫垭战斗遗址、强渡嘉陵江战役遗址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修缮后的战地医院、烈士陵园等20余处遗址,通过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每年吸引16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从这里走出的6位中央委员和20位共和国将军的英雄故事,仍在苍溪的山川间回响。

如今,苍溪县还依托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推动研学经济成为县域文旅新增长点,今年以来,全县依托红色遗址和生态景区打造研学路线,接待研学团队260余批次,参与学生超10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经济收入达500余万元。

山水田园:生机勃勃的梨乡画卷

每年三月,有着1200年种植历史的苍溪雪梨迎来盛花期,万亩梨园化作香雪海洋。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里连续19年举办梨花文化旅游季活动,形成了“生态产品展销+文旅体验+经贸合作”的成熟模式。活动期间,80多万游客在这里赏梨花、品梨膏、观非遗、穿汉服,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游客畅游“香雪海”高寒摄

在亭子湖龙回滩,清澈的湖水和青翠的山林构成天然画卷。游客们搭起帐篷,有的钓鱼烧烤,有的围坐聊天。“这里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让人感觉特别放松,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成都游客李娜笑着说。附近的浙水乡山水村,夯土老屋改造成的民宿让都市人体验田园生活,采摘樱桃等时令水果,品尝折耳根等野菜,听着虫鸣入睡,伴着鸟鸣起床。

亭子湖风光

当地还开发了丰富的农事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参与春耕秋收,学习梨树栽培技术。露营基地的篝火晚会、星空观测等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找到乐趣。

文旅新篇:古今交融的发展答卷

2025年,苍溪迎来两大文旅新地标。回水生态漂流景区将3公里天然溪流与560米玻璃滑道结合,既有惊险刺激的水上运动,又能欣赏两岸山水风光。“这里的河水特别干净,两岸都是森林,风景也很好,漂流过程中还能看到野鸟和小动物,感觉特别放松。”游客谢阳杺芮感慨。生态漂流作为一种低干扰、可持续的旅游模式,既是旅游体验的创新,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6月8日至今,景区接待人数近3500人次,周末平均达200人次,大多数是年轻人和家庭游客,不少人会先在漂流点玩上大半天,再去附近的农家乐吃晚饭,住上一晚第二天再返程。回水生态漂流景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消暑纳凉、释放压力的好去处,也为苍溪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游客体验回水生态漂流

“好运不夜城”以盛唐嘉陵江文化为脉络,打造集文化演艺、夜间市集、亲子乐园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项目南端规划了青年潮玩区、无动力儿童乐园和运动主题公园,建成后预计年创收500万元,提供300个就业岗位。

这些新项目与原有的红色遗址、梨园风光互补,构建起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在苍阆南一体化发展格局下,古城正在探索历史文脉与现代旅游的融合之道:红军茶馆里飘出咖啡香气,非遗剪纸通过数字技术走向世界,传统梨膏制作引入现代生产线。

从红色遗址到梨花香雪,从田园民宿到现代文旅,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如今的苍溪,革命精神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