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来贵阳旅游的人太多了》之青云路步行街:日均6.7万客流造就盛夏不眠夜 >> 正文
《来贵阳旅游的人太多了》之青云路步行街:日均6.7万客流造就盛夏不眠夜
7月21日,傍晚七点的落日余晖还未散尽,贵阳市南明区青云路步行街便已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穿着苗族刺绣吊带的重庆姑娘林小雨举着手机支架穿梭在人流中,直播镜头里闪过鳞次栉比的灯笼招牌,她突然被一阵香辣气息拽住脚步——“家人们快看!这个折耳根烤脑花队伍排了十米!”
这是2025年盛夏贵阳最具魔力的夜晚现场。集餐饮、娱乐、文创于一体的青云路步行街,正以日均6.7万客流的火爆态势,书写着西南夜经济的传奇。记者连续三晚蹲点发现,从傍晚六点到凌晨两点,这条千米长的街道始终保持着“高温模式”。
“第138号顾客请取餐!”在青云市集“黔味牛杂”档口,店铺电子叫号器不断刷新纪录。该店主打贵州本土酸汤牛杂,摊位前十几个食客被新鲜食材吸引、现场点单,端着一次性碗筷大快朵颐。“现在每天要熬八锅酸汤,凌晨收工手抖得都端不起锅。”店员王勇抹了把汗,转身又投入新一轮烹制。
跨街而过的“网红甜品区”,二十三岁的调饮师张杰正在表演“瀑布奶茶”特调。液氮制造的白色雾气中,他手腕翻飞将刺梨汁注入茶汤,引得围观游客阵阵惊呼。
在青云路中段的“周记留一手烤鱼”店前,排队的人群已经拐了两个弯。后厨师傅麻利地翻动着烤架上的江团鱼,鱼皮在炭火的炙烤下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焦香。“从中午12点开门到现在,已经取了200个号了。”经理鄢圣宗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手上登记取号的动作丝毫不停,“150张桌子也不够接待游客,晚上来的客人大多要等五十分钟以上。”
来自广州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已经享受上美味:“看攻略说这家是贵阳烤鱼界的‘扛把子’,果然名不虚传。鱼肉外酥里嫩,配上折耳根、酸萝卜这些本地配料,辣得过瘾!”店员小王穿梭在二十多张餐桌间,手上的托盘堆满了招牌菜系和冰镇啤酒:“最忙的时候要同时照看8个烤炉,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在步行街东侧的“匠人工坊”里,银匠吴永正用喷枪熔炼着新到的银料。他的摊位最近新增了DIY体验项目,“有对小情侣连续三天来学做苗银戒指,说要把贵阳记忆戴在手上带走。”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夜猫子”们开始向露天酒馆区聚集。留着脏辫的95后店主阿布刚给客人送上自酿的花椒啤酒,转头又招呼起新到的韩国游客。“上周有桌客人从晚饭吃到凌晨,加了四次单。”他指着墙上贴满的拍立得照片笑道。
在步行街中央的休憩区,成都来的退休教师张琼正给姐妹团分发刚买的玫瑰冰粉。“白天去黄果树,晚上逛青云路,这才是避暑的正确打开方式嘛!”她的话引起周围游客一片附和。
去年,网络上出现“一亿人来贵州,还有两亿人在路上”的段子。今年,这句玩笑再一次照进现实:来贵阳旅游的人太多了......据统计,青云路步行街(含青云市集),共有商户540家,2025年1-7月总销售额4.3亿元,总客流量1064万人次,7月日均流量6.7万人次。
当记者凌晨两点离开时,青云路两旁的临时停车区排满了等候的网约车。“这几个月,青云路就是我们司机的‘福地’。”滴滴司机陈雷摇下车窗,指着手机上的接单记录说,“晚上9点到凌晨2点,基本不用空跑,一单接一单。有时候乘客还没下车,下一单就进来了。”他告诉记者,现在每晚在青云路能接15单左右,收入比白天高出近四成。
此刻的青云路上,最后一盏灯笼在夏夜微风中轻轻摇晃,而属于这座城市的热烈生活,正迎来新的黎明。
策划胡丽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欣
图片视频余军
编辑罗昌
二审沈安永
三审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