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陈佩斯《戏台》票房激增,令投资方尴尬,黄渤再度成功押注 >> 正文

陈佩斯《戏台》票房激增,令投资方尴尬,黄渤再度成功押注

发布时间:2025-07-23 09:18:35 来源:追光捕娱手

41年前,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的舞台上一抖包袱,笑得几亿人都忍不住拍桌子。

现如今,71岁的陈佩斯和团队成员一道奔赴点映现场,携带着电影《戏台》奋力闯入暑期档。

从资方一撤资,就拼尽全力,直到票房和口碑双双拿下,逆势逆转的全过程。

从舍弃房产筹备拍摄的决心,到黄渤等演员愿意陪他“冒一把”的信任与支持。

陈佩斯的《戏台》票房爆棚,把不少投资方给弄得脸都红了,黄渤这回又选对了剧本,真是走运。

戏台路陈佩斯,1954年出生在长春,在家里排第二个。

受到父亲陈强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演戏充满了热情,可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要想拍上电影可不太容易。

15岁那年,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他跟着父亲一块儿去了乡下进行改造。

在田野间的日子,让他见识到了更宽广的世界,心里的演员梦想也变得越来越炽热。

想要登台表演,就得进文工团,他试了又试,可偏偏因为父亲被误判为黑帮成员,家庭情况又差,屡次落榜都没成功。

一直到18岁时,他得知八一电影厂在招演员,便再度努力一试,结果终于如愿以偿。

虽说进入电影厂了,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拍上电影。

在电影厂混了六年,陈佩斯终于在父亲的带领下,获得了第一次担纲主角的电影机会。

在《瞧这一家子》里,他把主角的正直善良和市井懒散的性格,演绎得非常细腻到位。

电影一火起来,他也迎来了再次登上银幕的好机会。

《夕照街》里的“小青年”二子,基本上确定了他喜剧演员的风格底色。

之后,他和父亲一起合作拍了《父与子》,在国内首度推出了“二子”系列喜剧电影,也算正式迈入了演员行列。

这时,命运的轮子开始转动,朱时茂被调到了八一电影厂工作。

两个差不多岁数的年轻人在电影厂招待所的公共电话排队等着打电话的时候碰上了。

那会儿拍上电影不太容易,两人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便打算偷偷合伙做点兼职赚点零花。

所谓金子到哪都能闪光,1983年,他们合作编排的喜剧小品《考演员》在哈尔滨演出,现场反响火爆,引起了轰动。

这场演出让他们的喜剧才能被业内看到,也为他们打开了更大的舞台。

不多久,央视春晚的导演组偷偷把橄榄枝递了过来。

在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就首次亮相央视春晚了。

在那个小品《吃面条》里,二人用搞笑夸张的演出,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一下子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舞台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被大家公认是黄金组合。

在电影屏幕上,陈佩斯和他的父亲陈强合作,演绎出一对“父子档”组合,霸占了不少镜头。

从《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到《爷俩开歌厅》,一部接一部亮眼的喜剧电影上映,他的搞笑本领也越发被大家看在眼里。

在央视春晚凭借小品走红全国的陈佩斯和朱时茂,之后的十五年里,频频亮相春晚舞台,屡次带来精彩表演。

陈佩斯的这段职业生涯几乎成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光辉篇章,像《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这些经典小品,即使放到现在,依然能让观众笑得合不拢嘴。

而这都离不开他对角色的投入和精心打磨。

在小品《主角与配角》里,陈佩斯为了展现“伪军”的猥琐和不甘,反复琢磨肢体动作和台词语调,就连服装的皱褶和帽子的歪度都仔细设计,旨在让“配角抢戏”的反差效果既荒诞又逼真。

可惜的是,1998年《王爷与邮差》之后,这对所谓的“黄金搭档”因为版权争议和央视合作也就此告吹,那个消息一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44岁的陈佩斯遭遇事业挫折,曝光度大幅降低,导致他在小品舞台上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在这个时候,80岁的陈强也已高龄,与父亲合作拍电影的那段时光已成过去,无法再复刻,他得开始寻找人生新的方向。

幸好,他心里对表演的热忱,还没被现实打败,始终燃着火。

他决定走演戏这条路,坚守自己的热爱,陈佩斯很快就在新领域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生路15岁就考上了文工团,经历了几次挫折的陈佩斯,到了中年的时候又遇到事业的低谷,他下定决心转向话剧这块儿发展。

可是,到了2000年代初的中国话剧,那可是处在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阶段。

话剧一直被看作“高雅的艺术”,受众主要集中在文艺圈和高校圈子里,市场规模不大,资金也跟不上,商业运作方面经验不足,剧团得依靠政府的扶持,自己很难主动去拓展市场。

他要坚持自己的演员梦想,就算得不惜一切倾家荡产也在所不辞。

47岁的陈佩斯为了排演话剧,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房子。

他想让行业知道,“话剧不用靠体制也能活得好好的”。

他坚持不被商业化的浮躁所影响,不接糟糕的电影,也不参加综艺赚快钱,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让自己心无旁骛投入的作品上。

王宝社写的《托儿》一确定下来,他就亲自操刀,从剧本的打磨到舞台的布置,都自己来操心。演出进行中,他根据观众的反应,一场接着一场演,不断调整改进。

观众的反响证明了陈佩斯的付出。

在全国超过40个城市进行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用他的努力,彻底摆脱了“哑剧演员”的称号,变身成了“话剧巨星”。

在《托儿》巡演搞得挺火的时候,《阳台》的剧本也在他脑海中慢慢展开,逐步成形。

2004年,50岁的陈佩斯开始了《阳台》的新一轮巡演,这次推出了包括四川话、普通话在内的多种版本,一共演出了差不多137场。

这部笑剧继续了《托儿》里的“陈氏喜剧”传统,也延续了他对“大众喜剧”的不断探索。

随着上座率再次飙升,这位坚持舞台的演员携《阿斗》《老宅》《戏台》等多部话剧,开始和观众见面。

陈佩斯已经巡演了20多年,今年70岁的他,开始萌生一些新点子。

丰富的话剧舞台经验,让他对《戏台》这个故事的理解变得更立体,也激起了把它搬上大银幕的念头。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对“戏”的一种新的延续方式。

可他年纪一大把了,还坚持自己搞创作,亲自导演,严格把控艺术水准,可投资方怎么就是不看好他呢。

70岁的人当主演,这样的影片还能吸引观众吗?

花了快8年时间筹划,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陈佩斯依旧坚持不愿放松要求。

他邀请了黄渤、尹正、姜武这些专业演员,一起合作打造这个作品。

在拍摄过程中,投资人几次变更,结果也拖了电影的拍摄进度。

遇到难题时,他又一次把自己的房子给卖了,才算是把那场大戏正式拉开了序幕。

原本打算在7月17日上映的那部电影,刚准备开画时又遇到了麻烦。

陈佩斯的《戏台》一确定档期之后,暑假期间好几部电影趁机上线,从姜文的《你行你上》到大鹏的《长安的荔枝》,这段时间里一共出了八部左右的影片,排得满满的。

面对这些大IP和流量导演的作品,《戏台》原本15%的排片比例一下子跌到了个位数,很多场次还都安排在半夜的边缘时段。

不得已,电影只能推迟到7月25日上映,但在7月14日到20日期间安排了点映的放映。

笑中带泪,后劲十足,陈佩斯的作品依然保持着那份熟悉的味道,没有低级趣味,反而能在市井的烟火气中暗藏对人性的洞察。这种“纯净且有力度”的风格,从早年的《吃面条》到话剧《戏台》,一直传承不断。

蔡明、潘长江这些行业里的大咖也都纷纷为这部影片点赞,夸得那叫一个不错。

在《戏台》里,京剧班主侯喜亭在乱世中拼命守护戏班、坚持“戏”的尊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陈佩斯自己的写照。

现在71岁的陈佩斯带着他的主创团队不断跑遍各个点映现场,也让观众见识到了他对艺术那份一辈子的热爱与坚持。

结语在陈佩斯的舞台上,从来没有走捷径这回事。

从春晚舞台的闪耀到话剧市场的开拓,他一直怀揣着一颗“戏比天大”的心。无论是为了《托儿》卖掉北京的房子,还是到了71岁为《戏台》跑遍全国各地的角落,都没改变这个信念。

点映场上,70后带着孩子一起重温那些年的青春回忆,00后则为那种老派的幽默笑个不停。观众可能会变,可是真心实意的喜欢,却一直没有变过。

正如他告诉咱们的那样:就算演员变老,戏台也会变旧,但只要有人为精彩故事鼓掌,这份热闹就能一直保持新鲜。

他的坚持,不仅仅是为了一部电影,更是为了那些相信“艺术有价”的人,守护着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

部分影片“提档”了,多部电影推迟上映,陈佩斯也公开表示新片《戏台》延期,并为此表达了歉意。观察者网指出,《戏台》这部电影已经拍了七八年,陈佩斯在宁波透露,投资方换了不少,好几波人都参与了。扬子晚报报道,朱时茂和陈佩斯相聚已超过30年,同行这么多年,大家的关系一直没变,感情特别深。潇湘晨报·晨视频也有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