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教师的故事④ | 从捉虫到破茧 在童话世界里“种”下成长种子 >> 正文

教师的故事④ | 从捉虫到破茧 在童话世界里“种”下成长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18 16:37:11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推出“教师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以真实而鲜活的叙事传递教育温度,展现荆楚大地教师用爱与责任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创新点亮梦想的动人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许文秀实习生邓小娟、王宇涛)

在武汉市江汉区童话幼儿园,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幼教追梦人——她始终怀揣着对幼教事业的专业与热情,将“自然、自由、自主”的教育理念,巧妙融入游戏教学与生命教育之中,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充满探索与体验的成长之路,她就是党员教师邹文娟。

以自然为师让教育回归生命本真

“幼儿教育离不开自然的滋养。”邹文娟老师用她的教育实践生动诠释着对新时代好老师的理解——在自然中育人,在陪伴中成长,与家长携手同行。

她将自然变成“活教材”。在“捉虫乐趣多”项目中,邹文娟让孩子们分组照顾“幼虫宝宝”,孩子们在给虫子搭窝、找食物、记录虫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协作。

邹文娟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正是“教学相长”的生动实践。作为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她不仅高质量完成了3.9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更主动突破专业边界,自学掌握了数据分析技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助推器。

胡俊园长这样评价她:“文娟老师最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者的心。”她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教育示范。

构建“无界游戏场”让学习自然发生

当材料不再设限,当自然成为课堂,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便如新芽般自由舒展,绽放出无限可能。

“把规则打破会发现孩子们有更多的新想法。”邹文娟笑着说。

她将园所不同区域的材料重新组合,打造成了“游戏材料舱”。孩子们从搭建房子变成了搭建社区,还自发创造了“宠物之家”,常常抱着自己的玩偶去“宠物之家”洗澡、理发......这个打破了界限的游戏空间,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变得可观可感。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作、社交和创新,真正实现了“让材料流动,让创意开花”。

邹文娟带领孩子们开展的“柑橘凤蝶饲养项目”成就了另一段独特的生命教育。从偶然发现形似“鸟粪”的幼虫开始,孩子们全程观察了从化蛹到成蝶的生命历程。邹文娟还让孩子们观察蝴蝶翅膀的对称式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数学思维。

当破茧而出的蝴蝶遭遇意外死亡时,这个“不完美”的结局教会了孩子们接纳生命无常。邹文娟用开放的教育姿态证明:当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和真实体验时,孩子们的学习潜能和生命感悟便会自然绽放。

蚂蚁搬家搬出数学思维蚯蚓安家安住生命教育

如何让幼儿实现“玩中学”?邹文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巧妙设计“蚂蚁的家族”等项目,在探索中自然融入幼小衔接内容:通过数蚂蚁学习分类统计,讲述蚂蚁故事锻炼语言表达,让小学必备技能在游戏中悄然习得。

邹老师注重培养幼儿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雨后,她带领孩子观察蚯蚓,引导孩子们思考“蚯蚓为什么出洞”“如何为蚯蚓安家”等问题,激发幼儿探究精神。她也会带着孩子们玩AI绘图,例如画“会魔法的蝴蝶”,让技术辅助创意表达。

在邹文娟看来:“真人互动、亲身体验才是幼儿教育的‘根’,而技术只是添彩的‘叶’。”

邹文娟以创新的教育方式生动诠释了童话幼儿园“自然、自由、自主”的育人理念,不仅巧妙融合了传统教育与现代科技,更构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将静态的课程转化为动态的成长旅程。“真正的教育创新,是让科技为人服务,让课程为成长服务,让每一位教育者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她说。【责任编辑:黄培】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