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这次,从艺45年仍“颗粒无收”的陈佩斯,令整个娱乐圈“沉默”了 >> 正文
这次,从艺45年仍“颗粒无收”的陈佩斯,令整个娱乐圈“沉默”了
在华语喜剧的领域里,陈佩斯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那段娱乐资源不算丰富的岁月里,他靠着春晚舞台上一部部精彩的作品,让大家笑得不亦乐乎。
可就是这么一位被誉为“殿堂级”的人物,走过了45年的职业生涯,却在各种奖项的角逐中毫无斩获。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陈佩斯,带着付出了许多心血的新作再次亮相。
这次他的出现,立刻让整个娱乐圈都变得静悄悄的。
1、“人生如戏如人生”这几天,陈佩斯带着新片《戏台》强势归来,已经有27年没当导演的他,这次再次担当电影掌舵人。
消息传开后,网上立马炸开了锅,热议不断。
《戏台》是根据陈佩斯的同名优秀话剧改编的。
这部作品主要描绘民国军阀割据的时代背景,讲述一个江湖戏班在各派势力夹缝中艰难求存的故事。
这出话剧凭借它别具一格的魅力,生动展现了民国年间戏班里各种人物的生活场景。
在这个“戏中戏”的框架里,巧妙地把荒谬、搞笑和深刻的社会隐喻结合到一起,让人既能笑着看,也能有所思。
自2015年在北京喜剧院首演起,话剧版《戏台》就走上了一条持续不断、像马拉松般的演出路线。
到了今年6月,团队已经在全球差不多70个城市进行了演出,总场次超过350场。
这么多年来,这部作品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欢和好评,也让陈佩斯开始萌生了把它改编成电影的想法。
他希望借助电影这种艺术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戏台》的吸引力。
不过,把一部成功的话剧变成电影,可不是简单的事。
为了把作品内容展现得更到位,陈佩斯特意邀请了黄渤、姜武、尹正这些实力派演员一起来帮忙。
在拍摄的全程里,陈佩斯一直对艺术抱着那份热忱和敬重。
他每天一大早就赶到拍摄现场,和工作人员一起忙碌准备,直到夜深才肯回去。
令人佩服的是,现在已经七十多岁的陈佩斯,平时走路都摇摇晃晃的。
不过在拍摄过程中,不管是用头撞柱子、自己扇耳光,还是跪倒在地打打打,他都坚持亲自上场。
经过剧组几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电影《戏台》终于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不少年轻的观众看完电影以后都说,以前只是听过陈佩斯这个名字,现在才真正感受到了他的“吸引力”。
在点映路演现场,看见复出拍电影的陈佩斯,大家都神情激动,纷纷盼着他能再多出作品。
陈佩斯听到这个消息时,先是一愣,接着眼圈都湿润了,声音哽咽着说:你瞧我这身体啦。
虽然离开影坛好多年了,但是陈佩斯一直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
就像电影海报上那句“人生如戏如人生”一样,这份坚持和热情,真是让人感到温暖。
说到陈佩斯为何会选择这条路,还得提到他跟春晚之间那点儿“爱恨情仇”。
2、春晚舞台的高光与落寞1984年,对于陈佩斯和朱时茂而言,可说是个意义非凡的年份。
在那个时候,春晚的导演找上他们,让两人一块儿搞了个喜剧小品,名字就叫《吃面条》,还一起登台表演了。
在舞台上,陈佩斯毫不在意形象地大口吃面条,还和朱时茂配合默契、对话幽默,把观众逗得直乐,节目一播出就成了大家的心头好。
《吃面条》的火爆,不光让陈佩斯和朱时茂瞬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还引领了春晚小品的新时代。
此后,陈佩斯不断收到邀请,多年都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像《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羊肉串》这些经典小品,也接连不断地出现。
陈佩斯因此被认为是春晚舞台上稳稳当当的“顶梁柱”。
他的名字和春晚紧贴在一起,带着许多观众对春节欢乐时光的美好记忆。
可是,随着岁月流逝,陈佩斯和春晚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一边说,春晚对节目把关越发苛刻,把许多规矩套在他身上,搞得他自由发挥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陈佩斯觉得,喜剧嘛,得扎根在咱们的生活里,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还能引发点思考,挺有意思的。
可是,春晚那层层把关把原本很有创意的点子,一次又一次地改来改去,结果把那份新鲜感和独特性都磨没了,整个作品也就失去了当初的那份灵魂啦。
他和春晚“分道扬镳”的导火线,除了其他原因之外,1999年的版权争议也算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作为央视的下属单位,没有经过允许,就自行发行了包括《王爷与邮差》在内的十个小品的光盘。
这事让视作品把生命看得很重的陈佩斯忍不住,干脆把央视告到法庭上去了。
耗费了三年的不易官司,陈佩斯终于赢了官司,央视被判侵权,还得赔偿33万元。
可这场赢了官司的背后,可是让他彻底从春晚舞台上“淡出”了。
虽然在事业上遇到了一些难题,但陈佩斯对喜剧这个艺术形式的热情可是没有一点减退。
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话剧舞台,想要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喜剧道路。
3、于争议中前行在2001年,陈佩斯带着《托儿》再次登上舞台,可那会儿话剧市场不太景气,观众也少得可怜。
他把所有存款都拿出来了,几乎没有做什么宣传,但依靠作品的口碑慢慢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之后,《阳台》《阿斗》这些话剧不断登场,每一部都体现出他对话剧艺术的独到见解。
陈佩斯慢慢在话剧这块儿站稳了脚跟,逐渐赢得了观众的喜欢和尊敬。
而话剧《戏台》的顺利出演,意味着陈佩斯在演艺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电影版的推出,真是华语喜剧片里的一次重大收获。
讲到陈佩斯,虽然他已经干了45年,可在国内的各种重要奖项里,他一直都没获到一座奖杯,算是挺遗憾的。
不过,这并没有打消他对艺术的热忱和追求,他依然坚持走在喜剧这条路上,迈步不停。
这种“零奖项”跟“作品广受好评”之间的反差,像敲响了一记警钟,让喧闹的演艺圈不得不警觉起来。
当许多人把奖杯当作艺术的最高追求时,陈佩斯用行动告诉大家:真正的成就,从不在领奖台上耀眼的灯光中,而是在观众心中发自内心的掌声中悄然藏着。
奖项啊,不过就是别人给你贴上的“画蛇添足”罢了。
那些费尽心思琢磨出来的作品,和对喜剧逻辑不断深入挖掘的过程,才是真正属于演员的金字招牌。
演员们只有专心致志地进行创作、深耕于艺术的根基,才能在时光的洪流中留下真正的价值印记。
就像网友们对他的一番话:大家都说,他一辈子演的都是地痞流氓、小偷之类的角色,可我觉得,他其实是演艺圈里最清白的人。
写在最后如今陈佩斯已经七十多岁了,希望他在注意身体的同时,能继续稳扎稳打走在喜剧的路上。
咱们也相信,他肯定会继续为大家奉上一些更精彩的作品。
参考文献片段:鲁中晨报报道,《陈佩斯因电影改档而道歉,评论区里“三个字”不断刷屏》;大众日报刊载,《陈佩斯向大家表达歉意》;光明网转载《演员陈佩斯就《戏台》延期上映公开致歉》#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