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开个锁收费高达两千块!套路防不胜防,“较真”市民自行换锁省下“大几百” >> 正文

开个锁收费高达两千块!套路防不胜防,“较真”市民自行换锁省下“大几百”

发布时间:2025-07-17 19:22:54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近日,在社交平台有不少网民发帖吐槽在某生活服务平台上遭遇“天价开锁套路”,而套路也都不尽相同,平台上开锁商家在页面内挂上低价团购服务引流,上门后,面对消费者通过模糊报价、强制换锁、脱离平台交易等手段,收取高额费用。

模糊报价后强制换锁,收费近千元

5月31日深夜,苏州的赵女士回家时忘带钥匙,而熟睡中的男友未能及时开门。赵女士随即在某生活服务平台搜索开锁服务。她回忆,涉事商家位于平台推荐页前列。赵女士提供的截图显示,该商家页面有数十条团购链接,标价从27元至500余元不等。“点开团购后,页面下方提示‘不要直接下单,先电话咨询’,”赵女士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她按指引拨通商家电话,“电话里对方未明确告知费用,只说需现场查看情况。”

开锁师傅到场后,并未向赵女士出示任何执业证件便开始操作。“他简单弄了几下,就说必须暴力拆锁才能开,接着就开始撬门把手。”赵女士称,她当即询问费用,“对方依然含糊其辞,只说‘换锁也就两三百块钱’。”考虑到深夜不便且报价尚能接受,赵女士便未阻止。然而,锁具更换完毕后,报价却让她“傻了眼”——包括暴力开锁、更换把手、安装、上门等四项费用,总计952元。赵女士表示,出于凌晨时分的个人安全考虑,她无奈按对方要求支付了费用,“交易也没有通过平台,他出示了个人收款码,且未提供正规发票,只有一张手写票据。”事后,赵女士在淘宝查询同款门把手,“型号完全一致的只需40-50元,贵的也才60多,他却收了我355元。”

未经同意强换锁具,涉事商家竟为“异常经营”

6月29日下午,陕西的郭女士通过同一平台下单开锁服务,遭遇更强势套路。“他(开锁师傅)根本没沟通能否开锁,直接撬坏了门锁!”郭女士描述,师傅简单尝试后便以“开不了”为由,未经她同意强行拆卸旧锁更换全套新锁。过程中,面对郭女士追问费用,师傅始终含糊回应“自己看平台”。换锁过程极快,结束后师傅立即索要623元(含锁芯、门把手等配件费),远超郭女士“最多100元”的预期,且无法开具发票。

更令郭女士震惊的是,她向12315投诉后,监管部门核实反馈——该商家在2024年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平台为何允许这种商家持续经营?”郭女士愤慨道。

技术开锁后“天价”收费,远超市场价

无独有偶,深圳市民林先生近日也在同一平台遭遇类似套路。6月27日晚,林先生因急事出门,锁门后发现钥匙和随身物品遗落家中,家人也都在上班。情急之下,他通过该平台联系了一家排名靠前的开锁商家。“商家页面团购基本都是30元,明显是低价引流,”林先生称,“开锁具体费用需电话咨询,但在电话咨询时对方完全不提价格。”

林先生回忆,开锁师傅很快上门,但并未出示证件或说明价格。“他讲了一堆专业术语,说我这是C级液压锁,然后就开始尝试。”林先生气愤地表示,初次找人开锁,他也不了解其中门道,“想着普通门锁又没反锁,开锁能要多少钱?”然而,师傅简单操作后声称可能需暴力破拆,但会“尽量不破坏锁芯”。着急出门的林先生便同意了。随后,林先生看到师傅用气囊撑开门缝,再用卡片捅了几下,门便被打开,“没等我反应,他就进了屋。”林先生未细想,但当师傅要求线下交易、不走平台时,报出的金额却令他震惊,“他出示个人收款码,张口就要2178元!但赶时间加上担心安全,我只好付了钱。”事后,林先生咨询了一家有资质的线下开锁店,“老板明确告诉我,这种锁80块绝对能搞定。”

市民自己换锁省了“大几百”

7月17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合肥市民朱先生,他表示,近日家里的锁坏掉了,于是他通过网购平台查询,发现上门换锁的价格都比较便宜。于是他“一开始找了换锁的维修师傅过来,然后他给我讲了一大堆锁的专业术语,听起来很‘高大上’。”朱先生回忆说,修锁师傅说,换锁涉及3个部分,中间的锁芯、门外的把手还有其他附件,这三部分都是分项报价的。如果3个都换,再加上上门服务费,价格要在600到800元。这已经远远超过网购平台上的价格了。

“从我的直觉上来讲,我觉得这个锁的价值不应该太贵。因为无论从那个用的材料上,还是加工工艺上,它不足以支撑着说大几百块钱的价格。”朱先生说,于是,他决定自己换。他在网购平台上自己购买了靠谱的锁。自学换锁的流程后,他自己成功换了自家的锁。“我自己购买了师傅介绍的名牌锁,自己换下来,才170元左右。”朱先生说,这和当初换锁师傅的报价,省了3倍左右的价钱。

通过自己“教科书”式的换锁,朱先生感觉,换锁市场“价格上这上面感觉很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换锁师傅)有可能就是根据个人的一些这个喜好来去收费。”

律师观点

安徽美林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罗风玲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如果商家确实存在借由低价引流、借口加价等行为,最终以高价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经营者不得有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罗风玲也直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七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以及第三十八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平台未尽审查义务,未及时验证商家开锁服务的营业执照和公安备案,未监管商家低价引流等行为,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罗风玲表示,在上述案例中,平台未尽审查义务,未及时验证商家开锁服务的营业执照和公安备案,未监管商家低价引流等行为,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

当消费者面对“天价开锁”套路时,罗风玲也向消费者提出建议,首先应当及时录音录像,保留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原始凭证。及时与商家进行沟通,说明不合理价格,要求退款或进行其他协商工作。同时向电商平台进行反馈,提交相应证据材料进行佐证,通过平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向属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投诉。必要时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大皖新闻记者孙召军实习生袁昕亮

编辑陶娜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