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服务有质量,就业拓渠道!河北唐山打造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 >> 正文
服务有质量,就业拓渠道!河北唐山打造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
唐山市积极打造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
服务有质量就业拓渠道
城镇新增就业6.5万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余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近8000人……今年上半年,唐山市超进度完成省达就业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今年,唐山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开辟多元就业创业途径,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积极打造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7月7日,在海港经济开发区“唐山港口现代物流师”劳务品牌带岗直播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岗位推送。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搭平台,增强就业公共服务能力
“育琪,你的小店经营马上满一年了,到时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这是相关申请信息,先了解了解……”7月7日,乐亭县乐安街道办事处玉泉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站长李珊娜来到社区居民刘育琪的门店,提前告知相关政策。
“谢谢李姐!要不是服务站帮忙,我这小店开不了这么快!”刘育琪说,大学毕业后,服务站工作人员就来到家里了解他的就业需求,当得知他想要创业,就帮忙找门店,最终帮他联系到附近的孵化基地,享受一定的房租减免政策。
“畅通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米’,我们还依托辖区内企业多、商户多的资源优势,广泛征集用人单位招工和发展需求,建立资源库,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第一时间送信息上门,实现用工和就业、创业资源的精准匹配。”李珊娜说。
为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唐山市进一步建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就业驿站,初步形成“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
唐山市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在全域范围内布局“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通过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重点开展政策宣传、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9项工作,让就业岗位“通村(社区)入户”,将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为让用工和就业精准匹配,唐山市引导各县(市、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广泛征集辖区用人单位招工需求,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同时,通过市、县(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定期向服务站推送用工信息,助力求职者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目前,该市已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048个,提供就业创业服务近14万人次,帮助2.8万余人实现就业。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唐山市持续增强就业服务能力,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联动共享”方式,打造“1+N”就业模式,即建立1个中心城区零工市场和N个乡镇、社区(村)零工驿站,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灵活用工就业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就业服务全覆盖。目前,该市建成零工市场23家、零工驿站355个,开展各种招聘活动108场次,发布岗位4万余个。
强化数字赋能,唐山市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数字化新就业服务阵地,推出线上求职功能“附近的工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打破服务时空限制,破解就业信息不对称、结构性就业难等问题。目前,该系统已上线4100多个岗位,涵盖销售、工程师、质检员、家政服务等多种岗位类型。
7月11日,在唐山市知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育儿老师在教授育婴抚触操。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强保障,打好助企惠民“组合拳”
“6月底,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入企帮扶,‘手把手’指导我们填报享受稳岗惠民相关政策的申请,切实解决企业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7月9日,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王凤仪说,政府对公司“真金白银”的帮助,缓解了企业用工资金压力,仅2024年,公司在减免失业保险费等方面享受到了600余万元的政策补贴。“这笔政策补贴,全部用在员工保险上,助力企业稳定职工队伍。”
“促进就业不仅要做大增量,还要严控减量,提高质量。”唐山市人社局就业工作负责人说,今年,该市继续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延续实施“降”“返”“补”一系列、组合式援企稳岗政策,助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目前,该市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亿元,惠及1.2万余人;发放失业保险金超2.1亿元(不含医保),惠及11.36万人次。
为提升“政策找人”精准度,唐山市人社部门通过上门走访、线上指导等形式,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惠民利企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并对企业进行“一对一”申报指导。同时,对各项补贴申请进行集中审核,积极破解政策落实中的难点堵点,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从源头上稳住岗位、稳住就业。
为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唐山市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经办模式,依托河北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比对,精准确定符合条件企业名单,及时将资金拨付至企业,让企业“轻装上阵”,实现经办流程应简尽简、资金拨付能快尽快。
连日来,位于路北区的唐山市知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正在为新一轮的母婴护理技能培训做准备。
“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开设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中式面点师、母婴照护、婴幼儿照料等10余种培训班,满足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同时,开展就业后晋级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唐山市知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公室主任王凤海介绍,学校还打造服务平台,为有就业意向的优秀学员安排推荐工作。
为让群众“就业饭碗”接得住、端得稳,唐山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增强企业稳岗能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今年,该市已发放技能提升补贴5751.77万元,惠及3.3万人。
唐山市坚持“以产定培、以企定培”导向,积极健全技能培训“供应链”,依托职业(技工)院校和一批服务就业优、师资设备强、社会口碑好的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在职员工技能再提升、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等,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
为持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唐山市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扶持一批大师工作室、优质技工院校等,全力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加大新八级工制度落实,推广特级技师评价试点经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的需要。
7月11日,在路南区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向求职者介绍相关信息。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拓渠道,构建高效就业服务体系
“家人们,这家企业物流信息员,薪资5000元,要求本科学历……”7月7日,在海港经济开发区“唐山港口现代物流师”劳务品牌带岗直播间内,工作人员正在线上进行岗位推送。
“公司依托紧临唐山港区和开发区物流园区优势,围绕港口物流及相关产业,整合域内近200家物流企业资源,打造‘唐山港口现代物流产业人’劳务品牌,带动周边区域群众实现就业,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劳动收入。”唐山港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光介绍,自2021年以来,公司紧扣企业用人需求,通过培训、输转、上岗、跟踪服务等方式,带动就业9000余人,助力5000余人取得起重工、消防安全管理员等相关资格证书。
为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唐山市加快完善高效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劳务品牌发展提升行动,围绕该市12个重点发展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培育发展涵盖家政、文化、旅游、钢铁等劳务品牌26个,实现民生保障型、中高端技能型、文化旅游型、高品质服务型4类劳务品牌全覆盖,形成从“一县一品”到“一县多品”的建设格局。
为劳动者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一站式服务。唐山市建立劳务品牌台账,记录产业分布、从业规模、市场份额、经济效益等具体信息,通过实施动态管理,提供岗位对接、技能培训等方式,助力品牌建设。同时,持续优化劳务品牌名称、符号等要素,引导相关企业注册申请商标专利,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高劳务品牌影响力。目前,该市先后认定市级劳务品牌13个、省级劳务品牌6个。
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唐山市坚持多管齐下“造饭碗”,以创业促就业,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在解决创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的作用,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到企,精准保障广大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为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唐山市组织开展“创在唐山”“贷你创业”等活动,通过组织政策推介、银企对接等形式,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打通创业服务体系全链条,实现各项创业服务举措相互贯通。依托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及相关部门,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跟踪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目前,该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惠及1221名创业者、62家小微企业,带动(吸纳)2606人实现就业。(师源、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