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绝版美人:眼波流转皆是戏,朱琳林青霞经典,从女儿国到东方不败 >> 正文
绝版美人:眼波流转皆是戏,朱琳林青霞经典,从女儿国到东方不败
现在的娱乐圈,美人像流水线上的罐头,批量生产,保质期还短。打开电视,个个锥子脸大眼睛,笑起来都像按了开关,连嘴角上扬的角度都差不多。
可再回头看看八九十年代的朱琳林青霞们,才明白什么叫"美在骨不在皮"。她们的眼睛会说话,她们的身段有故事,她们演一个角色就能让人记一辈子,不像现在,换个滤镜就认不出是谁。
观众不是傻子,谁是用心在演戏,谁是靠资本在硬捧,看得门儿清。问题是,为什么四十年前能出朱琳林青霞这样的演员,现在却很难了?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的审美出了问题?
1985年的北京,33岁的朱琳站在卫生所的窗前,手里捏着一张《西游记》剧组的试镜通知。这一年,她已经在医疗行业干了15年,从医学院的高材生到卫生所的骨干,人生轨迹本该按部就班。
为什么放着稳定的医生职业不干,要去闯未知数的演艺圈?
"那天杨洁导演来所里选角,一眼就看中了她穿白大褂的样子。"当时的同事回忆,"朱琳给病人换药时那种专注又温柔的眼神,和导演要的女儿国国王简直重合。"试镜那天,朱琳没穿戏服,就穿着自己的蓝布衫,演了场女儿国国王看唐僧的戏。没有台词,就靠眼神从好奇到爱慕,从期待到失落。导演组当场拍板:就是她了。
这背后藏着那个年代的行业规矩——角色选的是人,不是名气。当时《西游记》剧组跑了全国26个省选角,试镜演员超过1000人,最终定下的朱琳,在此之前只演过两部小成本电影。
可问题来了,非科班出身的她,能hold住这个关键角色吗?
1986年夏天,张家界的片场,朱琳穿着厚重的国王朝服,额头上的珠钗重得让她脖子发酸。对面的徐少华脸涨得通红,手里的禅杖差点掉在地上。
"不是徐少华定力差,是朱琳那眼神太勾人。"场记在日记里写,"她看着他时,睫毛忽闪忽闪的,嘴角带着笑,眼里却像有泪光,谁看了不动心?"后来传遍全国的"御弟哥哥"台词,其实拍了17条。不是朱琳演得不好,是徐少华总忘词。导演喊停时,朱琳悄悄递给他一块手帕:"擦擦汗,别紧张。"
这一幕被好事者拍下来,"朱琳暗恋徐少华"的传闻就此传开。多年后有人问起,朱琳只说:"演员在戏里动心,是对角色最大的尊重。"可观众为什么偏偏记住了这个眼神?那个年代没有高清镜头,没有美颜滤镜,演员的表情全靠真功夫。朱琳为了找感觉,把《西游记》原著里女儿国的章节抄了三遍,琢磨国王的心理活动。这种较真,现在的流量明星能做到吗?
《西游记》播出后,创下89.4%的收视率,相当于全国每10个人里就有9个在看。朱琳走在街上,卖菜大妈都要拉着她问:"国王,你咋没留住唐僧啊?"
这时候的她,大概还不知道,这个角色会让她被记住一辈子。
1973年,台北的咖啡馆里,19岁的林青霞被星探拦住。对方上下打量她半天,冒出一句:"这姑娘怎么长得像男孩子?"那时候的审美,流行邓丽君那样的温柔甜美。林青霞浓眉尖下巴,笑起来带着股英气,确实不合时宜。可就是这份"不合时宜",让她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1992年拍《笑傲江湖》时,导演徐克让她试东方不败。整个剧组都反对:"一个女人演太监?太离谱了。"林青霞没说话,自己买了男装,对着镜子练眼神,一练就是三个月。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黑木崖上的红衣饮酒镜头,成了华语电影史上的神来之笔。她站在风中张开双臂时,既有女子的妖娆,又有男子的豪迈,把金庸笔下那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演活了。
"青霞拍戏不要命。"武术指导回忆,"吊威亚摔下来,胳膊擦出血,她爬起来说没事,继续拍。"这种拼劲,让她从琼瑶剧里的清纯少女,变成了能驾驭各种角色的实力派。
那时候的演员,好像都有股轴劲儿。张曼玉演《阮玲玉》,提前半年研究三十年代的旗袍穿法;巩俐拍《红高粱》,在农村体验了三个月生活。他们明白,好角色不是靠颜值,是靠磨出来的。
1990年之后,朱琳渐渐淡出荧屏。有人说她过气了,可她把精力放在了话剧舞台。2009年,57岁的她凭《怀疑》里的修女角色拿下金狮奖,颁奖词写着:"她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表演没有年龄限制。"
现在的朱琳73岁了,每天早上还在书房读书,三面墙的书柜摆满了书。朋友去看她,常看见她坐在阳台晒太阳,猫咪绕着她的腿打转。她说:"年龄只是数字,心态才是年轮。"而林青霞在2011年之后就很少拍戏,转而去写专栏。她的文章朴实真诚,就像和朋友聊天。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参加综艺捞金,她笑说:"我这个年纪,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了。"这两位女星,走的路不同,却有个共同点:不被娱乐圈的规则绑架。朱琳拒绝过"炒绯闻增加热度"的建议,林青霞推掉过"能快速翻红"的烂片。她们明白,演员最终靠的是作品,不是流量。
反观现在,某平台的选秀节目里,20岁的练习生被评委问:"你觉得演技重要还是人设重要?"孩子想都没想就说:"人设重要,有人设才有粉丝。"这算不算一种悲哀?
去年某档综艺请朱琳做嘉宾,让她和年轻演员同台。小姑娘们对着镜头比心卖萌,朱琳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句话没说,却成了全场焦点。
弹幕里有人刷:"这才是真正的美人,气质藏不住。"还有人说:"现在的明星太浮躁,少了老一辈的沉淀。"其实不是现在的明星不行,是时代变了。八九十年代拍一部电影,可能要打磨两三年;现在拍一部剧,三个月就能杀青。那时候演员靠作品说话,现在靠热搜生存。
有次采访老导演谢铁骊,他说:"以前选演员,先看能不能吃苦,再看有没有灵气。现在选演员,先看粉丝多不多,再看能不能带货。"朱琳和林青霞的幸运,在于她们赶上了一个尊重艺术的时代。《西游记》拍了六年,剧组走遍全国26个省;《笑傲江湖》的武打设计,团队研究了半年武术典籍。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现在多少剧组能做到?
但话说回来,她们能成为经典,终究还是靠自己。朱琳放弃稳定的医生职业去演戏,需要勇气;林青霞从琼瑶剧转型去演武侠片,需要魄力。她们的成功,不是偶然。
朱琳和林青霞的故事,像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的过去和现在。有人说她们是"时代造就的美人",可别忘了,时代再好,也得自己争气。
现在的娱乐圈,有三个怪现象:一是演员靠综艺刷脸,把拍戏当副业;二是流量比演技重要,数据比口碑值钱;三是30岁就喊着要转型,却连基本功都没练扎实。
业内有人说:"再过十年,我们可能还在怀念朱琳林青霞;但现在的顶流,十年后谁还记得?"这话可能有点绝对,却不是没有道理。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他们完美无缺,而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时代里,做到了极致。朱琳用眼神演活了女儿国国王,林青霞用勇气突破了性别界限,她们的付出配得上被记住。
未来的娱乐圈,还能再出一个朱琳或林青霞吗?这个问题,可能要交给时间来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时代怎么变,用心做事的人,总会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