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车把撞断男孩胰管引发致命危机!青岛妇儿医院超高难度超声介入穿刺引流胰液化险为夷 >> 正文
车把撞断男孩胰管引发致命危机!青岛妇儿医院超高难度超声介入穿刺引流胰液化险为夷
鲁网7月16日讯“医生,求求您一定要保住孩子的胰腺!”
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接到了一对来自临沂的父母的紧急求助。他们10岁的孩子康康(化名)在骑脚踏车时不慎摔倒被车把撞击到上腹部,这看似寻常的一撞,竟引发了一场危及生命的胰腺创伤。7月14日,小儿普外科与超声医学中心许燕教授会诊,联手完成了超高难度的超声引导下胰腺创伤后假性囊肿的穿刺置管引流术,极大缓解了患儿的痛苦。
意外撞击引发致命危机
事发当天,康康在骑行时不慎摔倒,车把狠狠顶在左上腹部。剧烈的疼痛让他蜷缩在地,随后出现高烧、呕吐等症状。当地医院紧急检查后,通过腹部CT确诊为急性创伤性胰腺炎。保守治疗一周后无好转,康康腹痛依旧剧烈,各项指标持续异常。
“我们想竭力保住孩子的胰腺,不能让他一辈子受影响。”家长辗转打听得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在这方面治疗经验丰富,立刻带孩子赶来就诊。
小儿普外科团队接诊后,完善了各项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重症胰腺外伤合并胰管断裂——这是儿童腹部创伤中极为凶险的情况,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脏器坏死、腹腔感染等致命后果。
治疗波折中再现危机
考虑到手术创伤及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缓解家长的焦虑,医疗团队决定先尝试保守治疗。然而治疗过程一波三折,康康的血尿淀粉酶多次报危急值,数值达到正常值的十倍以上。医护团队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各项指标动态调整用药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康康的腹痛逐渐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终于出现好转迹象。
然而,令人揪心的是,住院两周后,康康的腹痛突然再次加重。复查CT的结果让医护人员心头一紧:胰腺部位形成了7×5厘米的创伤后胰腺假囊肿,囊肿张力极高,如同腹腔内的“定时炸弹”。
“这种囊肿一旦破裂,胰液会广泛外渗,激活的胰酶会像‘化学武器’一样腐蚀腹腔内脏器,引发严重感染和坏死危及生命。”小儿普外科主任郭立明教授解释道,当务之急是尽快引流囊肿内的液体,为胰腺修复创造条件。
精准穿刺移除“定时炸弹”
小儿普外科团队第一时间与超声医学中心主任许燕教授会诊。
超声检查显示,这个棘手的囊肿位于腹膜后间隙,位置十分隐蔽,前方被肝左叶、胃、十二指肠紧密包裹,肝胃间隙还发现粗大的脾动静脉横跨遮挡——这意味着穿刺路径上布满了“雷区”,稍有偏差就可能损伤重要脏器或大血管,引发大出血。
“光是推演穿刺路径就用了半个小时。”许燕教授回忆道,团队反复调整超声探头角度,在三维图像上模拟各种进针路线,最终确定采用“二步法”完成穿刺引流。
在超声介入治疗室,超声实时引导下,许燕教授首先精准避开左肝叶、胃腔及前方血管,确定最佳穿刺点。随后,PTC针小心翼翼地刺入胰腺囊肿内,成功送入导丝后撤出穿刺针,再沿导丝将引流导管精准放置到囊肿中心部位。当淡红色的胰液被顺利抽出时,手术室里的医护人员都松了口气。
令人欣慰的是,穿刺引流后,康康的腹痛立刻得到缓解。术后监测显示,各项指标稳步下降,目前正在接受后续观察治疗,恢复情况良好。
专家提醒
儿童胰腺防护需警惕
“像这样因车把撞击导致胰腺损伤的病例,近一年我们已经接诊了三四例。”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专家提醒广大家长,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腺,儿童腹壁较薄,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时,胰腺极易受伤。儿童骑行自行车、平衡车等代步工具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腹部直接撞击硬物。一旦孩子腹部受伤后出现持续腹痛、呕吐、发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延误病情。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与超声医学中心等多学科团队将持续为儿童腹部创伤救治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保障,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专家简介
许燕
超声医学中心主任
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2013-2016年,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学院、费城儿童医院、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兼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2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主持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各1项,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著作2部。擅长妇产科超声、胎儿超声心动图、新生儿疾病超声诊断,熟练掌握超声引导下介入穿刺组织活检、置管引流等操作及心血管、腹部浅表、乳腺甲状腺等小器官超声诊断。
郭立明
小儿普外科主任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1997年于山东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青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小儿腔镜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小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组委员、山东省小儿消化内镜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从事小儿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对小儿外科各类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各类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SCI收录2篇,出版专业著作2部。
(通讯员王鑫鑫)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