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优秀民警李文智:独居老人的“1号键” 小巷街坊的“定心丸” >> 正文
优秀民警李文智:独居老人的“1号键” 小巷街坊的“定心丸”
在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小巷深处,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李文智,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院门派出所社会路社区的社区民警。八年如一日,他用脚步反复丈量着社会路社区的角角落落,2177户居民、160多家店铺,家家户户都认得这位“贴心人”李警官。
脚步扎进巷子,心就贴在了群众心窝上
社会路社区是老城区,砖墙斑驳诉说着岁月,狭窄巷弄里住着不少流动人口。面对复杂环境,李文智的秘诀就是“勤”,腿勤,不停走;眼勤,仔细看;嘴勤,耐心问。他花了半年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建起了厚厚的“一户一档”。哪家是独居老人,哪户有残障人士,都清清楚楚地装在他心里。
对这些需要特别关心的街坊,李文智有个“笨办法”,他拿过老人家的手机,把自己的号码存进去,名字就一个数字——“1”。“叔、姨,以后有啥急事,不用翻通讯录,就按这个‘1’,我24小时都开机!”这个小小的“1号键”,成了独居老人们心里的定心丸。
这枚“1号键”,后来真的救了一条命!
今年3月的一个深夜,独居的残障人士欧师傅突然发病摔倒,动弹不得。危急关头,他挣扎着按下了那个“1”。正在值班的李文智秒接电话!他一边火速联系120,一边飞奔赶往欧师傅家。他知道附近街区人流拥挤救护车难进,路上就紧急招呼治安协理员和热心邻居:“快!把巷口的电动车挪开!”一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当120司机一路畅通赶到时,李文智已在现场守护。他一路护送到医院,还垫付了费用。欧师傅康复后,握着李警官的手哽咽:“要不是这个‘1’,估计人不没也得瘫了……”一个按键,连起的是两颗心,托起的是一线生机。
脚步走到哪里,平安的网就织到哪里。在他的用心经营下,社区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消防隐患整改率双双达到100%;小偷小摸的案子也下降了42%。一张由警民同心织就的平安网,牢牢兜住了这条老街的安宁。
风雨无阻,校门前守护孩子平安路
清晨七点,中学校门口准时出现李文智的身影。这条百米小路,关系着上千师生的安全。过去,人车混行、摊贩占道,让家长们提心吊胆。
李文智琢磨出了“三位一体”护学法。他在路口站好“固定岗”,协调城管划出“临时停车区”,又发动校方穿上“红马甲”组成护学队。寒风刺骨,他搓着手疏导交通;烈日当头,他汗湿警服指挥车辆。半年下来,校门口堵车时间从15分钟缩短到6分钟,“零事故”成了最让人安心的纪录。家长们都说:“以前看新闻心慌,现在有李警官在,孩子上学路上,我们心里头踏实!”
帮扶“迷途人”,一碗黄焖鸡暖了新生路
社会路小吃街上,有家黄焖鸡店生意红火。店里忙前忙后的伙计小何,脸上总挂着笑。可谁知道,这个勤快的小伙子,曾因犯错走过弯路。刚回社区时,前科成了他找工作的“拦路石”,小何心灰意冷。
李文智了解情况后,一次次上门,像兄弟一样开导他。他不光说,更拿出行动——找到开黄焖鸡店的老板陈师傅,拍着胸脯担保推荐。“老陈,给小何个机会,小伙子不错……”
“李警官不只帮我找到饭碗,还常来问问近况。”小何一边麻利地打包外卖一边说。从打杂小弟到能掌勺的师傅,老板老陈对小何的变化赞不绝口。提起往事,小何眼里闪着光:“是李哥给了我重头再来的机会,让我知道,只要肯干,路就在脚下!”如今,小何已是店里的骨干,还在李文智鼓励下备考厨师证。每次路过小店,李文智总要进去看看小何。锅里的热气模糊了李警官的警号,也暖透了每个人的心。他说:“看见小何找到正道,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一碗黄焖鸡,盛满了警民之间最朴实的温情。
八年风雨,不改警徽下写着“人民”
八载寒暑,李文智的脚步从未离开社会路社区的街巷。他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土地,更用滚烫的心托起街坊邻里的期盼。在他心中,群众送的锦旗不是挂在墙上的荣誉,而是扛在肩上的责任;那一声声由衷的“谢谢”,抵得过世间所有勋章。正如他最常说的那句话:“警察前面,永远写着‘人民’两个字!”
在弥漫着牛羊肉泡馍香气、回荡着叫卖声的文化街区深处,李文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着最朴素的答案:什么是人民警察?就是百姓身边那个最熟悉、最信赖、最温暖的“贴心人”。他和街坊们的故事,像巷子里的青石板路,一块块、一步步,铺就了新时代最动人的警民鱼水情。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任婷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