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杨少华早期名片流出,揭示鲜为人知信息,刷新郭德纲记录 >> 正文
杨少华早期名片流出,揭示鲜为人知信息,刷新郭德纲记录
刷到杨少华老爷子那张"全国不著名演员"名片时,我直接破防了。这哪是名片啊,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相声人生纪录片!
黑底白字的设计,现在看简直潮到爆,谁能想到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名片上四个固定电话加一个BP机,活脱脱就是那个年代的"移动办公"。北京东四头条21号和天津佟楼三合里81号,这两个地址现在都成了相声界的"圣地巡礼"打卡点。
特别是北京那个地址,跟侯宝林家就隔了几步路,说相声的都爱扎堆住,这算不算最早的"相声小区"?最绝的是联系人写"朱大妈大叫一声",这波操作我给满分!现在年轻人可能不懂,那会儿没手机,接电话全靠喊。
杨夫人估计没少当"人肉电话转接员",想想那个画面就特别有生活气息。电话号码还是7位数的,暴露年龄了!
北京1996年升8位,天津1997年,这张名片妥妥是古董级收藏品。比郭德纲自称"非著名"早了将近十年,原来"自黑式营销"的祖师爷在这儿呢!
名片上"工资最低"的自嘲,现在看特别扎心。那会儿相声演员是真不容易,京津两地跑场子,就为了多挣一份钱养家。
对比现在动不动就"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称号,老爷子这"不著名"三个字,反而显得特别珍贵。这张名片简直就是行为艺术!
排版活泼得像在说单口,用语轻松得仿佛能听见捧哏。把相声演员的幽默细胞刻进DNA里,连名片都不放过。
现在的明星要是这么设计名片,分分钟上热搜。看着名片上那些带着时代印记的信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还知道BP机是啥吗?当年为了等一个call,能在公用电话亭蹲半小时。
这种"远古"通讯方式,估计能入选"爸妈年轻时用的神奇设备"榜单了。老爷子绝对没想到,当年为了接活印的名片,现在成了相声界的"文物"。
从"不著名"到"著名",这条路他走了大半辈子。现在看这张名片,每个细节都在讲述着那个年代艺人的生存智慧。
话说回来,要是现在还有相声演员敢在名片上写"全国不著名",你会不会觉得特别酷?反正我是被这种耿直圈粉了。在这个人人都在立人设的年代,敢自嘲才是真顶流!
看着这张名片,突然想起最近某顶流因为"人设崩塌"翻车的事。要是明星们都学学杨老爷子这波操作,主动把"不著名"写在名片上,是不是反而能收获一波好感?当然,这话可能有点绝对。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让你设计一张代表自己的名片,你会怎么写自我介绍?是选择凡尔赛还是自黑?来评论区聊聊,让我看看谁的创意最"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