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持续提升能力作风 服务湖北建成支点丨十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 >> 正文
持续提升能力作风 服务湖北建成支点丨十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陈熠林)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十堰聚焦群众需求、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生活更加舒适惬意。
郧西县土门镇平原村是一个偏远山村,山路弯弯、山沟狭长。过去,每到晚上,村民们出行十分不便。
村民曹书平说,以前没安装路灯时,山路陡峭,弯路多,晚上一个人出来基本上不敢走。
如何让乡村道路亮起来?去年下半年,郧西县农业部门争取到了公益基金众筹的点亮乡村项目。北京感恩基金会出资80%,受益农户自筹20%作为项目资金。
村民王世学说,大家都很支持,都愿意出点钱,多少都可以。
村党支部书记郭可勇介绍,北京感恩基金会承担451180元,村民承担112970元,仅仅用了13天时间,钱就筹齐了。
有了资金,平原村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55盏太阳能路灯安装,沿线的山路被点亮。
村民张学财说,没装路灯时,从土门镇到平原村要一个多小时,现在路灯装好了,半个小时就过来了。
“小路灯”撬动“大民生”。郧西县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科技赋能”四位一体模式,形成“筹资多元化、能源清洁化、运维长效化、效益综合化”的乡村智慧照明体系。
郧西县农村能源办主任兼发展规划负责人甘晓燕介绍,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公益基金众筹引入活水,群众主体投工投劳,帮扶单位支持等方式,筹集路灯建设资金300余万元,累计新建太阳能路灯2000多盏,惠及9个乡镇16个村庄,让老百姓出行更放心。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群众需求、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围绕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农村公用充电桩、农村寄递物流等方面持续提档升级。
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狮子岩村把厕所污水、生活垃圾进行一体化治理,构建“两黑三灰”分类治理体系。在每个村民聚集区,都设立有微型污水处理四件套。
村党支部书记张宇介绍,通过管网收集农户的洗衣服水、洗菜水等生活污水,引入厕所革命三格化粪池的第三格进行处理,第三格再进入沉淀池沉淀,然后进入人工小湿地进行处理,最后进入末端蓄水池,农户可以到储水池取水进行浇地、浇菜,实现资源化利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一方水土。今年上半年,我市改造农村厕所8149户,占年度计划的62.68%。新增70个行政村完成农村污水处理,33个村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基本达标。新改建497公里农村公路,592个村级农村寄递物流网点提档升级,安装农村路灯1983盏。《十堰市以村容村貌提升为切入点持续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郧阳区、房县和美乡村建设经验入选全省典型案例,郧西县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精品线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样板带。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丽妍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紧扣农民期盼,用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项目库,确保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