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大学生下村插秧:青春俯身田野 劳动浸润心田 >> 正文
大学生下村插秧:青春俯身田野 劳动浸润心田
盛夏七月,绿浪翻涌。湘潭县石潭镇“万亩良田”示范片区稻香初醒,田畴如绸,阡陌似弦,正奏响一年中最澎湃的耕作序曲。7月9日清晨六点半,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循着泥香与蝉鸣,再次奔赴这片被阳光镀金的沃土,以“插秧助耕强农业,青春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在稻浪与汗珠交织的画卷里,写下劳动教育的生动注脚。
队员们迎着初升的阳光,出发奔赴实践地——石潭镇托下村,映入眼帘的便是石潭镇引以为傲的“万亩良田”——连片秧田宛若一块块翡翠镶嵌大地,微风掠过,水光潋滟,泛起层层涟漪。实践队员们未及拂去晨露,便高卷裤腿、赤脚踏入泥中。带队老师谭师铭、王朝率先垂范,俯身插下第一株秧苗,指尖轻捻、分苗、入泥、扶正,动作行云流水,将“浅、稳、直、匀”的口诀化作田间示范。泥土溅上衣襟,笑声荡进稻浪,师生们弓背成桥,一株株嫩绿在指间传递,一寸寸希望在水中扎根。
“石潭的田,种的是稻,更是家国。”谭老师俯身掬一捧田水,指向远处整齐划一的格田:“这片万亩良田,是我们对接‘湘米工程’的核心区,也是你们读懂中国粮仓的现场课堂。”王朝老师接过话头,从株距行距讲到碳汇农业,从传统农时聊到智慧农机,把课堂搬进了水汪汪的镜面梯田。学生们边学边干,原本生疏的动作渐渐娴熟,纵横成行的秧苗在水田里排成绿色的“五线谱”,奏响青春与土地的二重唱。
日上三竿,田埂边的草帽排成了队,泥点成了最荣耀的勋章。队员们用沾满泥土的手背擦汗,却把最清澈的笑容留给镜头:“以前知‘谁知盘中餐’,今天懂‘粒粒皆辛苦’。石潭的万亩良田,让我们看见了课本外的乡村振兴,也看见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青春植进泥土里。”
此次插秧劳动不仅是一场躬身入泥的锻炼,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和实践课。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已与石潭镇建立了稳定的校地合作机制,将劳动教育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每年深入、每年参与”。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在劳动中感悟农耕文化,在汗水中体会责任担当,在服务中深化家国情怀。不仅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认同,将课堂所学与农村现实紧密结合,把“青春的汗水”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唐云飞原题: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在石潭镇托下村开展插秧劳动实践活动)【责任编辑: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