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连续3天逆跌,票房会破4亿?陈思诚都压不住,这才是暑期档大黑马 >> 正文
连续3天逆跌,票房会破4亿?陈思诚都压不住,这才是暑期档大黑马
说起今年的暑期档电影市场,用“戏剧反转”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一开始,大家伙都觉得这几年好莱坞大片在国内观众的心中风光不再,似乎铁了心要把市场拱手让给国产片。但今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重生》似乎给国产电影好好上了一课。连续数日逆跌,票房火爆,成为暑期档当之无愧的大黑马。你说,这不讽刺吗?国产片里的大明星们排着队上,但观众却偏偏买了“恐龙+特效”的账。
说起这股“逆袭潮”,不能不提《侏罗纪世界:重生》。这部好莱坞大片一开始也没有多张扬,毕竟同期还有几部国产片虎视眈眈,比如陈思诚执导的悬疑片《恶意》,还有另一部追求豪华场面的国产赛车片《F1狂飙飞车》。但《重生》憋着个大招,用的是标准好莱坞流水线——视听震撼、场面逼真、剧情平庸,可偏偏就是这一套把观众牢牢黏在了电影院的座椅上。连续六天票房日冠,当《重生》的累计票房突破3亿元时,多少国产电影制片人背后一阵发凉。
在这些年里,国产悬疑片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陈思诚的《消失的她》刚刚大赚一笔,但《恶意》的失利足够让他头疼一阵子。3天不过千万的票房表现乏善可陈,这大概也意味着,曾经让观众惊叹的“反转+女性主义”这类打包套路早已经让人看腻了。影片的确拍得精致、戏剧化十足,但那些所谓的转折早就不是什么谜题,看电影成了验证“我猜得对没”的过程,还谈什么沉浸呢?由此“审美疲劳”才是最大的障碍——观众不耐烦了,再如何操作都转化不成突破性的成果。
与《恶意》的失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F1狂飙飞车》的大逆袭。这部赛车题材的影片一开始的首日票房并不高,有人甚至怀疑,这引人眼球的名字恐怕撑不起足够的内容。出人意料的是,影片凭借极端华丽的赛车场面表现逐步“逆风翻盘”。它会让人真有一种“置身F1赛车驾驶舱”的感觉,而不是隔着屏幕看别人开,这究竟是花了多少钱才撑住了这种大制作的效果啊!影片累积票房最终突破4亿元,足以让那些国产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短板。
国产片并不是没有机会。光看黄渤主演、由喜剧大师陈佩斯导演的《戏台》,再加上大鹏倾力打造、集合了几十位明星的大制作《长安的荔枝》,就知道暑期档后半程竞争依然胶着。陈佩斯和黄渤这一对“喜剧黄金组合”,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一票难求的春晚小品时代。他们试图通过怀旧牌和全新的电影语境吸引老中青三代观众。而《长安的荔枝》主打群星云集的模式,甚至请来了刘德华、杨幂等流量与实力兼具的演员,同时借由点映等策略提前试探市场温度。最终结果会不会好,全得看观众是否愿意买单。
相比国产片走明星阵容、怀旧情怀的路线,好莱坞早已不再纠结于哪类观众群体,而是执着于视听效果上的“突破极限”。《侏罗纪世界》的恐龙,《F1狂飙飞车》的赛车场面,都强调一个字——“爽”。他们的审美标准是“力求震撼”,就是要让每一张票的钱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年来国产电影也尝试过融入这种模式,比如《流浪地球》的硬科幻场面和特效风格,但整体而言,技术差距还是明显。国产片通常希望通过故事情节、情感共鸣和社会话题来“胜出”,然而市场的数据一次次印证,没有炸裂的特效场面,观众越来越懒得进电影院。
回望历史,电影技术和电影艺术从来就是斗争与融合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国产片刚刚起步时,时常借助于动作片和武侠题材,一度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了很大优势。但是好莱坞的工业体系早就不是一两部武侠片能撼动的存在。每一次特效革新几乎都能让它们稳坐“神坛”几年,这让国产片长期处于追随者的位置。反过来,中国电影史上几次登峰的时刻,比如张艺谋执导的《英雄》、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这些影片依靠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精准性赢得了世界的掌声,但却未能长时间形成市场上的普遍优势。
如今再《侏罗纪世界:重生》的成功显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体系化优势的延续。它提醒国产电影人,不仅需要在题材上百花齐放,更不能对特效和工业水平的提升掉以轻心。有人会觉得,这一切不过是追求视觉快感而已,但在现代电影工业逻辑下,“视觉快感”已经很能定义一切。
有人说,电影票票房其实很像菜市场的销量,观众爱买哪个摊上的菜,就看谁的瓜更大、谁的肉更鲜。几十年前大家图个吃得饱,买个剧情走心的;现在观众挑剔多了,就像去馆子就要吃份上好的龙虾套餐。电影也一样,市场从来不会说谎,几率和规则已经摆在那儿,就看谁能把手里的砝码压得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