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从安徽到山东,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让新生儿“绝地逢生” >> 正文
从安徽到山东,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让新生儿“绝地逢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姜曼
近日,一场跨越两省、相距240多公里的生命接力故事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上演。一名出生仅10天的新生儿,因患有极其凶险的“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直径达1.0厘米)、轻度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右心增大”,命悬一线……
医院首例跨省转运
今年5月初,蒋女士的孩子在安徽当地医院出生后,当地医生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听到消息后,蒋女士的家人开始在网上搜索有关信息,最终通过互联网,家长联系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执行院长孙琦。
经过线上问诊和沟通后,家长决定尽快从安徽转运到孙院长所在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
接到转运任务后,医院迅速启动危重新生儿应急响应机制。新生儿科医护团队联合医院120专业转运力量,携带移动监护与生命支持设备,火速奔赴安徽淮北。
不耽误患儿生命一分钟
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王晶随120一路护送,患儿从安徽淮北平稳转运到临沂。
孩子巨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导致其心肺功能濒临崩溃,随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脏中心团队接到转运病人后,迅速开启绿色通道,入院当天即争分夺秒完成心脏超声等关键检查。
经过检查,超声结果显示:动脉导管直径约达1cm,而主动脉内径1.01cm,同时合并主动脉缩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先把他的PDA(动脉导管未闭)扎了,才能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孙琦当机立断,和家属谈话后,当晚,团队就位,准备手术。
孙琦带领团队为这名体重仅3公斤的新生儿实施动脉导管结扎术,随着动脉导管的成功闭合,患儿濒危的心肺功能压力得到根本性缓解,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5月5日当晚,孙琦院长带领团队为患儿实施动脉导管结扎术
为未来铺健康之路
术后,患儿被转入配备一流设施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由新生儿科及心脏专科医护团队24小时严密监护,实施精细化的生命支持和治疗。
孙琦联合新生儿团队、心彩超团队等多个学科会诊,对这名患儿进行了术后评估,决定轻度主动脉缩窄和小型室间隔缺损均不需要马上处理,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再行二期手术治疗,为这个幼小的生命铺就一条健康成长之路。
目前患儿恢复顺利,生命体征稳定,已出院回家。
患儿抵达临沂后,危重新生儿救治团队迅速收治患儿
今年6月,医院成功获批成为山东省第二批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这标志着该院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上,在区域内已达到领先水平。并且,新生儿科与多个学科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协作网络,做到“响应及时,干预精准,全程随访”,进一步完善危重新生儿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这个群体提供更加长程的随访和康复指导。
“每一例危重患儿的成功救治,都是对我们团队技术、协作和应急能力的考验。这例跨省转运的危重小患儿能转危为安,得益于家长对我们的信任,更离不开医院多学科团队(新生儿科、120转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超声等)的无缝衔接和精准施治。”孙琦说,医院将持续提升救治能力,让更多患儿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国家级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母婴病房后,医护团队为患儿送上礼物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深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技术不断平移到了临沂。仅今年上半年,以小儿心胸外科为例,就发生跨越式发展,不仅手术数量较往年同期增加108%,更不断扩大服务半径,来自全国9个省份地区的患儿奔赴临沂接受了先心病手术,覆盖鲁苏豫皖的部分地市,更远的有来自云南、贵州的患儿,其中复杂先心手术占比超过30%,外省市手术患者占比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