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潍坊临朐:一村一品汇“繁星” 幸福在家门口绽放 >> 正文
潍坊临朐:一村一品汇“繁星” 幸福在家门口绽放
大众网记者刘晓雨通讯员魏先萍潍坊报道
近年来,临朐县柳山镇始终将惠民综合体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为目标,着力打造集政务、生活、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各惠民综合体采用“1+5+N”模式,以党组织为引领,开设百姓餐厅、理发室、卫生室、超市、公共浴室5大核心功能室,配套建设农村幸福院、托管中心等补充设施,为村民打造“15分钟优享服务圈”。如今,一座座特色鲜明的惠民综合体在各村落地生根,串联起村民的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红色基因里的幸福密码
踏入洪山村惠民综合体,红色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依托洪山民兵连的革命记忆,主题公园与历史长廊相映成趣,让红色基因在民生服务中焕发新生。
这里以“一老一小”为核心,5大核心功能室一应俱全。幸福食堂飘着饭菜香,儿童之家传出欢笑声,中医理疗室的艾灸推拿年服务超800人次,百姓影院的红色影片与戏曲天天上演,成了老人们的精神乐园。智慧养老平台实时守护70岁以上老人健康,子女通过手机就能远程照护;“一键呼叫”随叫随到,议事厅里共商发展,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
志愿服务积分制更让新风尚蔚然成风。清扫街巷、照看老人、防溺水宣传……村民攒下的积分能在超市兑换米面油。姚西增义务修路换香油,姚西祥帮邻居清树枝兑调味品……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兑换,让善举有了甜蜜回报。“既给孩子做榜样,又能换实惠”,村民解全梅的话道出心声。如今红马甲穿梭街巷,积分超市的货架常补常新,善意在积分流转中愈发浓厚。
议事厅里谋发展,“一键呼叫”随叫随到,村里的志愿红马甲越来越多,红色阵地与惠民服务交织成歌,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墨香武魂里的文化传承
庙山村,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抵攻拳”的重要传承地,还拥有树龄悠久的古流苏树群。依托这些独特的文化名片,庙山村惠民综合体成为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的重要平台。
走进综合体,流苏书画室里墨香袅袅。从前,十五六位书画爱好者散在各家各户练字,如今有了集中的场所,大伙儿常凑在这儿切磋笔法、琢磨章法。书画爱好者张敬源还在周末和寒暑假免费开起了少儿书法班,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模样,他打心眼儿里高兴。“如今工作室像块磁石,把村里练字的人吸成了四五十人的大队伍。乡亲们撂下锄头就握笔,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混着院里的蝉鸣,成了村里最动听的动静。传统文化扎了根,空闲日子有了好去处,这日子过得呀,真是墨香里裹着甜,越品越有滋味!”庙山村书画爱好者张敬源对记者说。
除了书画,抵攻拳的传承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设立的抵攻拳传习所,每周开展公益武术教学,惠及村民200余人。百姓影院播放着农耕文化纪录片、戏曲经典,月均观影超300人次。年举办文体活动50余场,村民文化参与率提升40%。
众富工坊里的增收希望
辛山村惠民综合体以“服务+产业”双驱模式,为村民搭建起“家门口”的增收平台。工坊里,村民们正忙着加工手工艺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农闲时节,在家门口能有份活计补贴家用,既能挣钱还能顾上家,心里别提多踏实了。”村民杜学霞笑着说,在这里做点手工活,加工一件能挣4毛钱,一天下来少说也有四五十元进账,一个月能攒下1000来元,家里的柴米油盐钱就有了着落。村里依托惠民综合体,为村民提供免费场地,对接周边的服装加工企业及手工活渠道,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增收,还为集体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实现了互惠互利。除了助农增收,综合体还常态化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情暖夕阳?爱心水饺”制作派送、春节“送福到家”、“健康义诊进乡村”等活动,传递着邻里互助的温情。
柳山镇的这些惠民综合体,恰似散落在乡野间的星辰,各自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们深植乡土,带着各村的精气神生长——有的浸润着红色底蕴,有的流淌着笔墨芬芳,有的洋溢着工坊欢歌。在满足柴米油盐的日常里,悄然播撒着文化的种子,催生出增收的果实。当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握住幸福的温度,当街巷间飘着饭菜香、墨香与欢声笑语,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伴着袅袅炊烟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