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郭天西:回报乡梓,“一封家书”传递爱心温情 >> 正文

郭天西:回报乡梓,“一封家书”传递爱心温情

发布时间:2025-07-10 12:53:47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大众报业记者张海峰谢卫振马志勇刘超

“爸爸,上次视频你说胃又疼了,记得按时吃饭……”

“妈妈,我数学考了95分,这是我用奖状换的信纸给你写的……”

在即时通讯软件让沟通“秒达”的今天,德州庆云县中丁乡大店村小学的孩子们却用传统家书叩开了亲情的另一扇窗。由庆云爱心人士郭天西发起的“一封家书”活动,在这所乡村小学持续开展五年,催生出数百封带着墨香的家书,成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

笔尖流淌的亲情密码

“别买东西了,你给我写封信吧。”2010年,在郭天西生日时对自家孩子的一句提议,无意间开启了一段延续十五载的家书传承。站在大店村小学的操场上,郭天西翻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着儿子写给他的家书。这位在外打拼多年的“生意人”,每逢重要节日都会收到孩子们的信件,字里行间的牵挂让他萌生了将这份温暖带回故乡的念头。

“电话能说清事,却道不尽情。”郭天西向记者介绍,第一封家书觉得孩子写的挺好,就把它传承下来了。他深知,当孩子握着笔写下“我想你”时,字里行间的温度,是任何即时通讯都无法替代的。2020年,带着这份对家书的执着与热爱,从他的小家庭走向校园大家庭。他联合大店小学创办了“天西杯”作文比赛,以“一封家书”为主题,鼓励孩子们书写思念与成长。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给予表扬奖励,郭天西则根据学生需要给予文具书包等物品奖励。“希望孩子们能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常怀感恩之心,并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和家乡。”郭天西表示。

记者看到,在大店村小学的档案室内,几十余封家书整齐码放,稚嫩的字迹间藏着最真挚的情感。如今,在该校校长刘桂芳的推动下,学校对“一封家书”创新分级实践,一二年级学生说一件父母对他做的小事,以视频的形式传达给班主任;三四年级用二三百字写一件父母或者长辈做的让他印象深刻的事;五六年级则增加字量,完成五百字家书,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天西杯”一封家书主题作文大赛活动现场,学校也邀请了家委会成员参加,“家长给孩子回信时掉泪了,孩子眼里也含着热泪。”刘桂芳动情地说。

“‘一封家书’可以让孩子们用文字记录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恩。我们也希望同学们把这份关爱化作学习的动力,努力进取,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刘桂芳对记者表示。

家书筑牢家校共育纽带

“以前孩子们羞于表达情感,现在通过书信,亲子之间有了更深的情感联结。”在该校校长刘桂芳看来,家书活动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刘桂芳表示,下一步学校计划专门设立“家书文化墙”,定期展示优秀作品,并将每年10月定为“家书月”,同时开展书信写作评比、诵读会等活动。

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校园里。“以前总觉得孩子小,现在发现她心里藏着好多话。”村民王圣坡说,自从收到孩子的信后,他和孩子的交流更多了。大店村党支部书记赵旭周注意到,家书活动开展后,村里的家庭矛盾明显减少,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

该校学生胡晨雨如今已经升入初中,2024年2月她与母亲的家书互动曾被全校传阅。信中她写道:“亲爱的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用翅膀为我遮风挡雨,为我撑起一片晴空;感谢您细心照顾我长大,包容我的过错,做我坚强的后盾;感谢您的无私付出,养育我长大……”孩子的母亲说,当她读到这封信时,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没想到孩子这么懂事。

“‘一封家书’不仅筑牢了家校共育纽带,更让孝亲敬老、睦邻友爱的美德在笔尖流转,浸润每个家庭的精神土壤。”庆云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宁介绍,在郭天西带动下,庆云县40余所学校开展写家书活动,撰写家书1.2万余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笔墨间的叮咛传递亲情温度。学生以纸为媒,细数日常点滴、倾诉感恩之心,家长捧读回信,字里行间皆是双向奔赴的理解。

通过家书活动,不仅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更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庆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志强表示,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活动,让助人为乐的美德不断传递,进一步擦亮庆云“小城大爱”文明实践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看见

在孩子们写给郭天西的感谢信中,其中一封写道:“郭伯伯,是您教会我们用写信的方式表达爱,现在我每个月都会给在外打工的妈妈写信,告诉她我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情况。等我长大了,也要像郭伯伯一样,为家乡做贡献。”这些信件,正见证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如果说家书是精神的纽带,那大店小学的“爱心超市”,就是郭天西设计的另一套“美德养成系统”。

这个由郭天西自掏腰包设置的“爱心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课外书、笔记本、彩笔等“商品”。但这些“商品”不能用钱买,只能用“爱心积分卡”换,只要有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进步、孝敬父母、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优秀品质的同学,都可以获得积分卡。

“参加志愿活动、帮助同学或是成绩进步都能攒积分。”该校学生杨梦涵分享道。学生郭晶晶握着刚兑换的课外书,眼中满是憧憬:“每一份善意都值得被看见。我长大后也要为学校和社会贡献力量。”

“开业”两年多,大店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从这里兑换过东西。“积分不是目的,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善良、努力与互助这些美好的品质,值得被‘看见’、被‘奖励’。”郭天西表示。

如今,中丁乡多所学校将家书纳入德育常规,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学生分享家书感悟;暑假期间,中心小学计划扩建“爱心超市”展台,以更精准的奖品设置激发孩子向上向善。

从一纸家书到爱心涌动,郭天西用十多年时光证明:当个人善举与乡村教育深度融合,便能汇聚成改变一方风气的暖流,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正如“爱心超市”门口对联中所写:“传统美德播新种,崇德向善遍地花”。

如今,郭天西与大店小学的故事已走过十多个春秋。他的帮扶从不是单向的物质输送,而是一场物质与精神交融的双向奔赴。他不仅帮助学校改善服务设施,还给大店小学捐献以“尊师”“孝亲”“感恩”“礼仪”“团结”等字眼为主题的字画,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

教室里,学生们继续书写着新的家书;“爱心超市”里,孩子们挑选着学习用品;走廊上,“感恩”“礼仪”的字画无声浸润着心灵。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那些被郭天西种下的“美德种子”,早已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而他,还在继续弯腰,继续播种。

“从‘一封家书’到‘爱心超市’,郭天西送来的不仅是书籍和文具,更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思想启迪。他的善举犹如一束光,与教育部门共同努力,既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也温暖着乡村教育的未来。”庆云县中丁乡教育联区主任张延东这样评价道。

未来,郭天西正计划将家书活动与乡村文化建设结合,在村里建设家书文化馆,收录优秀家书作品,举办家书文化展览。他说:“希望通过家书,让孩子们记住乡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从指尖到笔尖,从屏幕到纸张,郭天西的“一封家书”,不仅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更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这些带着墨香的家书,既是孩子们成长的印记,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征程中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54岁的郭天西年少离家,在德州城区经商多年,他始终心系家乡,多次为村里捐款捐物,组织老人免费体检,为乡卫生院捐赠健康体检设备,还发起捐款修缮古井……这些善举,也源源不断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未来,我会继续为大店的教育事业助力,让更多好少年健康快乐成长,让家乡充满活力。”郭天西表示。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