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生命防线的守护者——记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孙佳文 >> 正文

生命防线的守护者——记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孙佳文

发布时间:2025-07-09 21:19:46 来源:鲁网

编者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总有一群人以初心照亮前路,以实干书写担当——他们是扎根乡村的“领头雁”,是行业里的“先锋者”,更是青春赛道上的“追光者”,他们用热血与创新诠释初心和担当,在一线岗位绽放灼灼光芒。为挖掘这些闪耀在各领域的榜样故事,值此“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鲁网日照频道特开设《发现榜样・在一线》专栏,深入基层一线,真实记录、生动呈现那些坚守一线的党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奋斗足迹,让我们一同走近榜样,感悟初心,汲取奋斗前行的力量!

鲁网7月7日讯(记者谢文明王一凡郑泽之)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他们用爱与精诚,同死神争夺生命的延续与健康的回归。他们是医生,更是奋战在生命急救最前沿的战士。

生命又是如此地波澜壮阔,他们以使命担当和无私奉献,让自己的生命在惊心动魄的生死争夺中绽放光芒。他们是急诊医生。

急诊科,一个“急”字,道尽了时间与速度在此的至关重要性。他们面对的常常是分秒必争的挑战,需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应对猝不及防的生命危机,这正是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2023年9月的一天,一位女士冲进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就猛地躺下了。听到护士呼救,孙佳文主任“蹭”地一下冲了过来。只见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微弱,全身发胀,皮肤发红,意识不清,肌肉痉挛。关键线索是——患者进门时手里紧捏着一盒青霉素V钾片。孙佳文当即诊断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此刻,病人既未办理手续,又无家人在场。病情刻不容缓,每拖延一分钟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孙佳文立即指挥科室人员各就各位,全力抢救: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肾上腺素1毫克皮下注射、抗过敏纠正休克、实施心电监护……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操作进行着,孙主任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当家属闻讯赶来时,患者病情已得到控制,脱离了危险。她的家人一个劲地向孙佳文鞠躬致谢。他说:“不要这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叮嘱几句后,他便转身走进值班室,洗了把脸,继续接诊其他患者。

孙佳文(左)与同事一起为患者诊断检查

这就是急诊人的日常,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他人的危急时刻,正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工作繁忙,身心俱疲,风险巨大——车祸、中毒、昏迷、血肉模糊的患者,首先被送往急诊科。他们必须随时待命,随时出击,不容懈怠,不容出错。

现年44岁的孙佳文,2003年7月到莒县人民医院工作,2009年10月任急诊科副主任,2011年6月被聘为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2013年3月任急诊科主任。担任科主任十余年来,他将“好好做医生,做个好医生”奉为人生信条,不断进取,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

当年刚三十出头的他,血气方刚,干劲十足。然而,当时的急诊科却面临着人员短缺、基础薄弱、运行模式陈旧的困境。这既是他的挑战,也是医院的挑战。

孙佳文告诉记者:“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每一秒都关乎生死。2013年我刚接任主任时,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技术可以短期培训,但缺乏协作的团队会瓦解技术的价值。技术是刀,团队是握刀的手。手若无力,再锋利的刀也会脱手伤人。因此,科室首要解决的是团队建设问题。”

面对困难,孙佳文迎难而上。这既是医院的期望,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大胆推进,对科室实施多项优化改革。确保从院前急救到急诊分诊、抢救室、留观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综合病房等,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改进:流程优化、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通力协作,致力于打造高质量急救品牌。

该科护士长巩云霞对记者说:“他上任后多方协调,增加急诊科固定人员编制,强化人员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和新技术,有力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此,他默默地吞下了数不尽的委屈。

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急诊科焕然一新。科室成员团结一致,各环节配合默契,衔接紧密,成为全院先进科室。在提升管理的同时,他们持续精进技术,引进先进手段,先后开展了心脏介入手术、起搏器置入、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床旁血液灌流、射频消融、脑梗死机械取栓等技术。2023年,急诊科成功获评日照市“市级重点专科”。

如果说医生意味着奉献,那么急诊科医生则意味着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交付给患者。他们没有明确的下班概念,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清晨午夜,无论过年过节,哪怕手中的饭碗刚端起,只要电话铃声响起,就必须第一时间奔赴生命的战场。

该科年轻医生杨红庆说:“我们急诊人没有上下班之分。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中午,抢救室同时送来五名昏迷患者。我立即上报孙主任。孙主任午饭还没来得及吃,就火速返回抢救室查找病因,初步考虑为硫化氢气体中毒,紧急联系高压氧治疗。为确保万无一失,孙主任亲自陪同患者进入高压氧舱,全程监护治疗。”

一次,已连续工作17个小时的孙佳文刚回到家,身上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手机就响了。

“喂,主任,120通知马上送来一个农药中毒患者,还有一个13岁孩子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大约10分钟后到。可李医生和刘医生正在抢救其他病人!”

拖着疲惫的身躯,孙佳文一路小跑,仅用5分钟就赶回医院,迅速组织人员做好抢救准备。此时,手机再次响起,是妻子虢英荣打来的:“佳文,你在医院吗?咱爸……”电话那头的话还没说完,孙佳文就挂断电话,冲向门口刚停下的120急救车,投入紧张的抢救。

抢救告一段落,他才想起妻子曾来过电话,忙回拨过去:“刚才在抢救病人,什么事?”

妻子虢英荣回答:“没事了,你安心工作吧,我都处理好了。”

这“没事了”三个字,是他们近二十年婚姻生活形成的默契。同在一家医院工作,妻子深深理解丈夫工作的性质和节奏。而“我都处理好了”这六个字,则是家人在背后无声的担当与坚实的支撑。

挂断电话,孙佳文又忙碌起来,这一忙就到了第二天。回到家,妻子才告诉他:昨天爸爸不小心从楼梯滑下摔伤了腿,已经住院了。“爸不让我告诉你,怕你分心。伤得不重,打两天针就好了。”

听到这个消息,孙佳文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愧疚。这就是急诊科医生:他们有时间陪病人,却常常没时间陪家人;他们亏欠自己,亏欠家人,却从未对病人有过半分怠慢。

因为记者的采访,这天孙佳文夫妻难得见了一次面

他们夫妻二人在同一家医院、同一栋大楼工作,一个在一楼忙碌,一个在八楼奔忙。看似近在咫尺,实则一天难得碰面,有时甚至数日不得相见。

虢英荣还告诉记者:她从不指望他买菜买饭,因为他买东西“不会挑”——“常常买些商贩卖不掉的、滞销的,甚至自家并不需要的东西。”因为他的时间和心思,全都扑在了工作上。

2023年,孙佳文、虢英荣家庭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孙佳文连续9年被医院评为“优秀科主任”,3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责任编辑:张山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