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新污染物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深层次需求|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新污染物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深层次需求|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新污染物治理与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密切相关!”7月6日,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25美丽中国建设实践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围绕“新污染物治理与美丽中国建设”作主旨发言,深入剖析新污染物治理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江桂斌以大量的实例揭示了新污染物的普遍性与隐蔽危害:“我们环境当中十年、二十年以前使用的分子已造成大问题。比如全氟化合物是‘永远的化学品’,环境中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水体都存在;饮用水找不到没有双酚A的水体;汽车轮胎抗氧化剂6PPD排放到水体可造成大马哈鱼死亡。”他更担忧地表示,已知结构只是冰山一角,“大量污染物我们不知道含量、也不知道毒性。”
新污染物的治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2022年《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出台,相关治理连续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他强调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刻关联:“这是生态环境刚性需求、污染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公共健康保障的关键,更是落实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目标的重要抓手,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
面对治理中的科技难点,江桂斌系统剖析了十大挑战。首要问题是定义边界:“登记化学品每天增加10万多,每年增率20%,若不修订定义,不可能每个都治理。”他主张聚焦具有长距离迁移、高毒性及累积性特征的化学品。同时,“缺乏标准”是严峻瓶颈,他特别指出当前清单治理的困境:“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制定了行动方案,但缺乏针对性。”
替代品研发是绿色转型的核心难点。“匆匆忙忙找的替代品功能差,毒性甚至更高。”他以全氟化合物治理为例说明技术创新方向:“我们思路是增加一个氧,增加活性点使其易分解,减少持久性。”但技术落地仍存鸿沟:“目前尚无任何技术能大规模治理低浓度PFAS(全氟化合物),有些化合物五十年不降解,尽管有7、8种降解技术,但如何放大应用到江河、饮用水是关键。”
“新污染物治理是美丽中国建设深层次的需求,”江桂斌最后强调,新污染物治理是填补污染治理盲区、实现环境深层提升的必然要求,“关乎碳中和,必须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核心议程”。他呼吁从三方面着力:准确把握国家需求;树立长期治理理念,清醒认识“没有新污染物不可能,因生活和经济本身需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清单治理与技术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廖文祥周梓颜
编辑何涛
二审李劼
三审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