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鹿晗八年情路回顾,“顶流”明星的恋爱代价有多大? >> 正文
鹿晗八年情路回顾,“顶流”明星的恋爱代价有多大?
鹿晗八年前一句“大家好,这是我女朋友”引爆全网,顶流偶像公开恋情的代价远超想象——粉丝流失、商业价值骤降、事业陷入低谷,却换来了娱乐圈罕见的八年稳定感情。
这场赌上巅峰的坦诚,撕开了偶像工业最残酷的真相……
说起鹿晗和关晓彤公开恋情这事儿,就算已经过去了八年,现在拿出来聊,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2017年国庆节假期快结束那天,鹿晗在微博上发的那句“大家好,这是我女朋友”,后面还特意圈了关晓彤。
就这么一句话,直接把整个网络给整瘫痪了,微博的服务器都顶不住,好多程序员据说正参加婚礼呢,都得抱着电脑去修。
这件事在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扔进了娱乐圈,炸得所有人都晕头转向。
现在八年过去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鹿晗当初这个举动,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
他付出的代价,又值不值得?
这事儿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也让我们普通人看到了明星这个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咱们得先搞清楚,2017年的鹿晗是个什么概念。
那时候,“顶流”这个词好像就是专门为他发明的。
他从韩国回来以后,人气高到没边儿,随便发点什么动态,评论和转发量都能破世界纪录,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个时候的粉丝,尤其是年轻的女粉丝,对他的喜欢已经不仅仅是欣赏作品了,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粉丝们花钱、花时间,没日没夜地给他做数据、投票,把他送上了谁也比不了的位置。
在那个环境里,鹿晗的“单身”身份,其实是他商业价值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粉丝觉得,“哥哥只有我们了”,这种想法让她们更有动力去支持他。
所以,当鹿晗亲手把这个“单身”的标签撕掉时,对很多粉丝来说,那感觉不只是偶像谈恋爱了,更像是一种“背叛”,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城堡,被国王亲手推倒了。
官宣之后,他的微博粉丝数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好多大的粉丝站子直接宣布关闭,网上到处都是粉丝伤心脱粉的帖子。
这是他为自己的坦诚,付出的第一份,也是最直接的代价。
紧接着,就是事业上的连锁反应。
公开恋情,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以前,鹿晗是广告商和各种品牌最喜欢找的明星,因为他的粉丝购买力实在是太强了。
但公开恋情后,很多品牌方就开始犹豫了。
他们会担心,那些把他当成“男朋友”的粉丝,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为他的代言买单。
这种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那段时间之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鹿含在商业代言和时尚资源方面,确实不像以前那么强势了。
后来他主演的电影《上海堡垒》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虽然一部电影的失败不能全怪一个演员,但作为当时话题度最高的明星,他自然成了大家批评的主要对象。
那段时间,网上关于他“事业心不强”“为了恋爱耽误工作”的说法就没断过。
更让人觉得心疼的,是他整个人的状态变化。
以前在舞台上,他总是特别有活力,眼睛里有光,看着就是个精神小伙。
但这些年,网上时不时流出一些他没经过精修的照片,很多人都说他看起来特别疲惫,脸颊都有些凹陷,眼神里也少了当年的那股劲儿。
这种疲惫,不光是年龄增长带来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你想想看,八年时间里,他和关晓彤的感情状况,几乎成了网友们的“月经帖”,隔三差五就要被拿出来讨论一番。
今天有人拍到他俩一起出门,新闻标题就是“力破分手传闻”;明天要是长时间没互动,又会有人猜测“是不是感情出问题了”。
这种被放在放大镜底下审视的恋爱,换成任何一个普通人,恐怕都早就受不了了。
这种压力,足以把一个人的精气神都给磨没了。
粉丝群体的分裂,也让他夹在中间特别难受。
现在他的粉丝,基本上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特别坚定的支持者,觉得他有担当,敢作敢当,所以继续为他打榜、做数据,希望他能重回巅峰。
另一派呢,主要是些“事业粉”,她们更关心的是他的作品和发展,看到他这几年没什么新歌,影视作品也反响平平,就觉得很失望,甚至会反过来指责他“不务正业”。
这两派粉丝天天在网上吵架,这边说他已经“凉了”,那边又拼命给他刷热度,这种内部的矛盾和消耗,对他本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更深的伤害。
他自己很少回应这些争议,只是默默地开演唱会、录节目,但观众能感觉到,他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爱笑了,整个人多了一份沉重感。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明星到底能不能正常谈恋爱?
有人说,你看那些在最红的时候公开恋情的顶流,后来基本上都没有以前那么火了。
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好像也有些道理。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咱们现在这个娱乐环境的一个怪圈。
粉丝和明星的关系,已经变得很复杂。
粉丝投入了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感,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会觉得自己对偶像的人生拥有了“发言权”。
她们希望偶像幸福,但又希望这个幸福是在她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当偶像的选择超出了她们的预期,比如谈了个她们不喜欢的对象,或者为了爱情影响了她们眼中的“事业”,这种支持就很容易变成失望甚至怨恨。
说到底,鹿晗的选择,其实是在“当一个完美的商品”和“当一个真实的人”之间,选择了后者。
他用自己的事业黄金期作为赌注,换来了一份可以放在阳光下的感情。
从个人生活的角度看,他和关晓彤的感情稳定地走过了八年,在分分合合是常态的娱乐圈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也算是对当初所有不看好的一种证明。
但从商业价值和行业规则来看,他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铿锵时评
鹿晗的出道和情感经历,给后来所有年轻的偶像都提了个醒:
在这个圈子里,你想活得真实一点,就得做好失去一些东西的准备。
这不只是鹿晗一个人的困境,而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作为观众和普通人,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偶像?
这是一个永远活在设定里、满足我们所有幻想的完美假人,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
大家去细品!
(铿锵娱乐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