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小叶医探 | 胎龄23周体重600克!超早产“手掌宝宝”闯关成功,半岁的她已长到7斤 >> 正文
小叶医探 | 胎龄23周体重600克!超早产“手掌宝宝”闯关成功,半岁的她已长到7斤
大皖新闻讯23周+3、600g;132天、2.4千克;6个月、7斤......这不仅是一组数字,它代表的是一条鲜活的小生命被成功救治。5月28日,“小叶医探”从安医大二附院了解到,经历了“生命闯关”132天,胎龄仅23周零3天的超早产儿“小团子”于日前顺利出院回家。其也是安徽省目前已有报道中,胎龄最小且成功存活的早产儿。
昨天,小团子跟着爸爸妈妈到医院复查,情况良好,如今半岁的她已经长到7斤了,即将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
现在的“小团子”
危急:“手掌宝宝”意外降临
由于身体因素影响,“小团子”的妈妈在怀孕早期就做了宫颈环扎术,以预防宫颈过早扩张和早产的风险。孕期,她也是多加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定期产检,尽可能多地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导致宫颈压力增大,但即便是如此小心翼翼,孩子还是提前来了。
刚出生的“小团子”
2024年11月27日凌晨2点40分,一个小小的女婴来到了这个世界,她的胎龄只有23周+3天,比足月(40周)整整早了16周有余,体重也只有600克,全身皮肤薄得能看到血管,脏器发育极不成熟,呼吸微弱,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只有医生的手掌那么大,全身青紫,呼吸也很困难,我看着特别心疼,真希望自己能替她受苦。”“小团子”的妈妈含着泪水,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在颤抖。
惊险:宝宝的“生命闯关”
要想把这个小生命成功救治,医护团队和患儿需要经历一道道“关卡”,如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等,任何一关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这条小生命是否能够生存。
“小团子”被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时,几乎没有任何自主反应。医护团队立刻进行了“黄金一小时”的救治,包括建立脐动静脉双通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暖保湿避光等一系列抢救。
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肠坏死、脑出血、全身皮肤真菌感染......安医大二附院NICU主任医师程雁称,“小团子”属于超未成熟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在NICU的132天里,她经历了多重生命关卡。
半岁的“小团子”已长到7斤
所幸,关关难过关关过,历经132天的多学科联合救治,宝宝的奶量正常,呼吸平稳,各项生命指征趋于稳定,体重增长到2.4千克。在胎龄42周时顺利出院回家。
陪伴:妈妈用“袋鼠式护理”温暖她
在NICU的132天里,从几乎没有自主反应到逐渐接近正常宝宝,“小团子”与生命的博弈就像一场逆风飞翔,尽管艰难,却始终顽强地活着、努力地长大。
袋鼠式护理
她的每一次喘息、每一次睁眼、每一滴奶吞咽,背后都是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和妈妈的陪伴。从胎龄37周起,妈妈每天都会进入NICU病房,一坐就是两个小时,给“小团子”做“袋鼠式护理”——将她紧贴在胸前,用温度和心跳温暖她的身体,也是从那时起,妈妈开始学习喂奶,一点点教她吮吸。
5月27日,“小团子”的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到医院复查,半岁的她已经长到7斤了,身体各项情况良好。
“胎龄小于25周的超低体重儿救治是新生儿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程雁表示,就新生儿重症救治团队而言,生命的重量从不以胎龄体重计算。“真心感谢医生的全力救治,以及护士们的悉心照料,真的非常感谢……”看着“小团子”日渐饱满的脸蛋和身体,妈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皖新闻记者叶晓见习记者张婉馨通讯员沈笑朱悟深
编辑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