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庖丁解牛”之六大产业体系 | ①一滴铝水不出园,何以产值超百亿 >> 正文
“庖丁解牛”之六大产业体系 | ①一滴铝水不出园,何以产值超百亿
【写在前面】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两千年前庄子笔下的庖丁,如今在黔贵大地焕发新生。贵州“新春第一会”谋篇布局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委主要领导以这则古老寓言破题,揭示了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方法论和实践招。
构建贵州六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注定艰辛的创新实践。正如庖丁眼中“全牛”之躯,需以“依乎天理”的规律认知、“刀刃无厚”的精准施策、“以巧破力”的创新驱动,实现产业“游刃有余”的进化。
当下,九个市州正演绎着新时代的“解牛图鉴”,同题共答,各擅其长,通过“富矿精开”强筋骨、“细分赛道”拓空间、“生态融合”活血脉,催生一次次变革的精彩实践,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发展样本,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形似”迈向“神至”。
无数庖丁“提刀而立”,紧迫中透着从容,也印证着这场产业变革重塑的深层逻辑:致广大而尽精微。
一块铝锭很重,标准不过20公斤,却让曾经的水城经开区不堪重负,几欲放弃;
一滴铝水很轻,约0.1克的轻盈起舞,在把握规律、重构要素、聚链成群中,迎来“凤凰涅槃”。
当无人机掠过水城经开区,镜头里铺展开一片令人屏息的工业海洋,近百座标准化灰顶、蓝顶厂房组成的产业矩阵,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冷光。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开足马力跑出加速度的产业高地,十年前还深陷产能过剩的泥潭?
在这里,每滴铝水都找到了最理想的归宿,14.5万吨的电解铝产能,这个在行业巨头眼中微不足道的数字,却在乌蒙腹地创造出130亿产值的奇迹。
当记者走进这片热土探寻发展密码时,听到最多的比喻是“庖丁解牛”——这个产业园的蜕变历程,恰似庖丁眼中“解牛三重境”的生动演绎。
双元铝业二期项目车间。图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
一
传统经济学视角下,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堪称“先天不足”:
无铝土矿资源支撑,氧化铝粉多在外地采买;无自备电厂配套,身居煤电核心区却只能“望煤止渴”;十年前双元铝业曾因陷入困境而改革重组为全资国企,但仍然举步维艰。
山的那边是什么?
困顿中,有人主张彻底关停、另起炉灶,无数个关于“腾笼换鸟”的提议此起彼伏。
寒冬里,有人却拂开遮望眼的浮云,看到了铝材应用场景拓展、人均消费铝材占比低位运行、新技术革命带来新材料产业兴起等深层机遇。
舍弃短期利益诱惑,抓住长期价值锚点,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水城从双元铝业“折戟”市场的教训中找到了症结: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抗风险弱。
“保持定力,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创新链向前沿聚焦。”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水城区委书记陈石坦言,过去解决的是“有没有”,现在只谈“好不好”,我们正在通过“富矿精开”闯出一条壮大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筑链!强链!先天不足只能靠后天自强,重构产业生态逻辑正如请客吃饭,上了一大桌菜,最怕没人来吃。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找准盈亏平衡点,成为水城筑链的关窍。
每吨铝水主动让利260元!这是一个在水城铝产业业界津津乐道的数字,一个和产业崛起密切相关的数字。
“让”出利润空间,水城区通过精确测算物流、电力、用地等18项成本要素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令人心动的价格,“真金白银”降下来的成本成为招商引资吸引力,由此形成链式反应的起点。
2017年,亮星铝业、莹月帆科技、安润吉新材料等企业相继入驻,一滴铝水被就地转化为板材、棒材、线材,“链上成群”有了最初的雏形。
“‘让’的底气来自于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别小看这260元,发挥的‘杠杆作用’可是不小。”双元铝业董事长赵庆林算了笔账:“按14.5万吨的产能来算,每年我们让出去的这部分利润空间就超过3000万元!”
都说大河涨水小河满,反过来也一样,小河有水大河何愁不满?敢于“让”一步,换个视角,未尝不是向前进一步。
由此我们想到上世纪末,乌江进行全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我们敢于“让出一个百分点”,仅用13年时间,完成了乌江干流9座大、中型水电站的开发任务。
如今,水城经开区铝业已吸引落地产业链上下游项目、配套项目、衍生项目,聚集起上下游企业56家,实施项目66个,2024年水城经开区铝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以贵州规模最小的电解铝产能,成长为就地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
差距里藏着潜力,创造有利条件,劣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回看双元铝业的“让”字真经,正如庖丁“批大郤,导大窾”的技法,避开关节处的硬骨,产业发展找到了最省力的切入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水城经开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抬包车有序运输。图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
二
专用通道上,抬包车驮载着960℃的液态铝水往返奔忙,像接力赛跑般直接输送到隔壁的加工车间——铝水还未冷却,就已进入下一道生产环节。
这种“液态直供”模式,催生出独特的“隔墙效应”,实现了链主企业与下游企业双赢的“原料零库存”。
左右邻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对于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水城经开区而言,这种产业协同尤为珍贵,为了让比邻而居的下游企业“吃上一口热乎的”,双元铝业操碎了心。
既怕企业“吃不饱”,2023年3月,双元铝业以6.63亿元购入山东南山铝业10万吨电解铝产能指标,为下游企业“解渴”。
又怕企业“吃太撑”,由双元铝业手持原料“发牌”,企业根据订单实时采购原料,省去了仓储成本和资金占用,有力破解了“成本焦虑”,得以腾出手脚专心闯市场、抓产品、拼创新。
贵州九衡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广任算了笔账:铝水即时供应,使下游企业库存周转天数从行业平均的15天降至0天,单吨产品物流损耗由3%降至0.5%,每吨会节约250块钱左右的重熔费。
这种物理空间的极致压缩,催生出独特的“产业共生体”,转化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下在关键处的棋子,成为激活产业链条的“妙手”。
一位企业家说了句心里话:以前我们总说“拎包入驻”,现在看来,哪怕自身产品定位失策,大不了“拎包关门”!
庖丁的解牛刀法讲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如此般围绕产业链条的精准解构,让下游企业游刃其间——有这样的好政策、好条件,谁不想来这里一展身手?
如果说“原料零库存”考验的是降本增效的内功,那么“带着计算器招商”则是政府精准服务的实招。用水城区干部的话来说:我把我的真诚“算”给你听。
这两年,水城区每次外出招商考察,总会准备详实的成本清单——从一度电的价格到一吨铝水的运输损耗,从工人社保缴纳比例到高速公路过路费明细。这些数字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经营痛点的真切体察。
发展机遇多不多?市场空间广不广?成本利润账怎么算?远不是一次招商推介会能说清楚的,而是要用数据解开企业的心结。
把成本摆在台面上,一笔一笔算清楚,自然令企业家更有信心。正是得益于此,2024年,水城经开区工业投资增长88.98%,增速居六盘水市开发区首位。
水城经开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工人正在忙碌。图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
三
当一个拥有远见与胆识的人,把命运押注在梦想并且付诸实际行动,时代终会为他开出兑付的支票。
2018年产值1400万;2022年产值迈过10亿元大关;今年一季度产值突破5亿元……七年时光,三组数据,刻画出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显平的创业轨迹。
正如淬火重生的铝材,这位曾抵押房产,背水一战的创业者,将个体梦想与时代同频共振,终于在新型工业化的熊熊熔炉中锻造成了闪亮的产业标杆。
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进“富矿精开”的“最大增量”!这背后凸显的“成长性”这一关键词,令人心旌飞扬。
当一些园区还在比拼政策优惠,计较成本得失间辗转时,水城区已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构建“中国科学院水城科技帮扶示范区”,双元铝业则联合下游企业成立铝产业链研发中心,先后开发出电解铝烟气净化系统除尘脱氟及余热利用技术、铝灰资源化利用技术、铝电解辅助系统节能优化技术等,斩获各类专利167项。
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铝漆包生产线、贵州首条辊涂铝卷生产线、贵州首条智能电饭煲生产线……从不同维度,折射出水城经开区勃发的创新生态和蓬勃的成长空间。
在这里,从铝水到铝材,从建筑铝制品到工业级铝箔,从电饭煲到铝镁合金拉杆箱,从热轧铝板带到动力电池壳材料,产品最多实现“四次转化”,附加值最高实现80倍增长。
在这里,12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还入选了全国铝制家居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11月2日,总投资32亿元的双元铝业公司二期项目正式具备投料启槽试生产条件,项目选用业内技术成熟度高、环保先进的500KA电解槽型。
就在同一天,相距仅500米的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燃起彩烟庆贺,年产20万吨热轧高精度铝合金扁锭暨1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新能源铝基材料项目破土动工。
同一个产业园同时上演“二期投产”与“三期奠基”的场景,印证着“与企业共成长”的生态力量。
“小环境带来的是小步快跑,大环境催生的是大步奔跑,这就是贵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们注入的底气!”何显平话语坚定。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之刀十九年若新。”陈石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5月,水城化工园区获批按贵州省新建化工园区进行培育,同一片土地上,“园中园”的好戏已然拉开大幕。
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恍惚可见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身影,昭示着最高明的“解牛”之道:不仅在于切割技术的娴熟,更在于对产业规律的深刻认知,对发展节奏的精准把控,对创新生态的持续培育。
从“目视”到“神遇”,真正的产业智慧,永远在“技进乎道”的求索路上。托举一个区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雄心,不止是文件里的规划,更是积跬步致千里的发展积淀。
当科技创新之“刀”持续打磨,水城经开区的崭新叙事必将为集聚强链、集约见效写就新的注解——
让每一座厂房都奔腾起来,让每一寸土地都金贵起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刚谌晗
编辑陈玉林
二审陈毓钊
三审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