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同是演“刑警队长”,把何冰与于和伟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 >> 正文
同是演“刑警队长”,把何冰与于和伟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
在2004年之前,刑侦题材的剧集曾是国产剧领域的热门类型。
诸如《重案六组》《黑白大搏斗》《中国刑侦1号案》这类作品,即便放到当下观赏,依旧展现出紧凑的叙事节奏与冷峻的风格气质。
即便没有明星阵容的支撑,只要剧情足够硬核,人物形象塑造立体,便能将观众带入案件现场,跟随刑警的视角一同经历破案追凶的过程。
然而,自2004年4月20日广电总局出台黄金时段禁播刑侦剧的规定后,这一题材的热度便逐渐趋于平淡。
直至近几年犯罪悬疑类剧集的兴起,一些融入刑侦元素的作品才重新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刑侦剧,数量依然屈指可数。这也正是《刑警的日子》开播时,引发观众高度期待的原因所在。
这部刑侦剧以欧豪饰演的年轻刑警为主角,讲述其在队长的教导下,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刑警的故事。
剧集在央视八套首播当日,收视率便登上全国榜首,热度可谓空前。
但出人意料的是,该剧虽然热度高涨,讨论焦点却出现了偏移。
因为观众谈论最多的并非欧豪饰演的男主刘子明的出彩表现,而是何冰饰演的师父——刑警队长魏杰这一角色的“失败”之处。
甚至有观众直接将何冰与《我是刑警》中的于和伟进行对比,直言于和伟塑造的刑警形象远超何冰。由此可见,同样是饰演“刑警队长”,两人带给观众的感受截然不同。
一、何冰的“传统刑警”形象何冰在《刑警的日子》中塑造了经验丰富的刑警队长魏杰。
剧集并未着重刻画魏杰的个人成长历程,而是聚焦于他作为师父对徒弟的教导与指引。从已更新的剧集来看,观众对魏杰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其对待徒弟的态度与方式上。
与多数中年男性形象相似,魏杰展现出“五大三粗”的特质,并非走温柔亲和的路线。相反,受职位与性格影响,他常对徒弟们大声斥责,情绪激动时甚至会有肢体上的惩罚行为。
尽管剧中所处的时代盛行“打是亲骂是爱”的观念,但对于屏幕前的观众而言,这种“非打即骂”的教导方式着实带来了压迫感,甚至给人一种不愿好好沟通、刻意树立威严的印象。
<p>此外,何冰出身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且在话剧舞台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使得他在表演中力求呈现贴近生活的质感与鲜明的人物性格。这直接导致魏杰在剧中的表现极为松弛自然。
即便在办案过程中,他也会弱化刑警应有的严肃感,转而展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亲和力。
这种表演方式虽能让观众感受到刑警职业的生活气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角色的专业性。尤其是当他双手抱胸、神情轻松地出现在命案现场,还不忘调侃徒弟几句时,相信许多观众都会与笔者有相同的感受:他的这些举动随意得有些不合时宜。
再者,由于刑侦经验丰富,魏杰在与犯罪分子交锋时显得“毒舌健谈”,常以“京味话痨”的方式与案件相关人员交流。这种表现固然真实,却让他看起来更像市井百姓,而非刑警队长。
同样的表演风格也出现在何冰主演的《分界线》中。他在剧中饰演刑警队长于超,担任专案组组长。为体现“执法有温度”的理念,何冰的表演同样充满生活气息。因此,观众对於超的深刻印象是:这是一个既有威严又富有人情味的角色。
由此可见,尽管两部剧剧情不同,但何冰塑造的刑警队长形象均具有经验丰富、性格直率、正义感强且不失温度的特点。相较之下,于超或许更显内敛克制、专业感更强,但在剧情推进至关键节点时,他的表达方式依然带有浓厚的“何冰式”生活气息与老北京市井风味。
这种表演特点成为何冰塑造刑警角色的争议焦点。观众或许不认同这种风格,但难以否认,这种“接地气”的演绎已成为他的个人标签。
二、于和伟的“魅力刑警”形象许多观众对何冰在《刑警的日子》中的表现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过于和伟在《我是刑警》中的表演。同样身为老戏骨,
两人在塑造“刑警队长”角色时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如果说何冰塑造的刑警队长以“接地气”为主要特征,那么于和伟塑造的同类角色则极具情绪张力。
以《我是刑警》中的秦川为例,尽管于和伟以年过半百的年龄饰演青年刑警,却将秦川骨子里的固执与冲劲展现得淋漓尽致。除了脸上的皱纹较为显眼,观众很难从他的表演中感受到老练沉稳的特质。
无论是秦川内心为师父报仇的执念,还是与同事在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亦或是办案时的干练专业,这些年轻角色特有的“青涩”与“稚嫩”,在何冰的表演中鲜少出现,却在于和伟的演绎中自然流露。
一方面,《我是刑警》旨在展现秦川成长为刑警队长的过程,因此剧集刻意强调其内心冲突与情绪张力,观众也更容易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而何冰饰演的两位刑警队长已是成熟的领导者,无需经历“从零到一”的成长蜕变,剧集自然无需刻画他们的内心冲突,只需展现其成熟稳重的一面。
另一方面,于和伟与何冰的表演风格差异显著。与何冰一样,于和伟并非首次饰演“刑警队长”。早在2015年,他就在《刑警队长》中塑造过同类角色。尽管两部作品时代背景与剧情不同,但《刑警队长》中的顾铭与《我是刑警》中的秦川却极为相似。
这种相似性并非源于剧情的雷同,而是由于于和伟在塑造角色时,十分注重展现演员的个人魅力。无论是凭借俊朗的外形,还是鲜明的性格,这种个人魅力对观众都极具吸引力。
这也正是顾铭与秦川身上带有“迷人的危险”气质的原因。即便剧中他们已有感情归属,仍有不少角色对其心生好感。尤其是《刑警队长》中顾铭的角色,或许因其更年轻帅气的形象,在办案过程中常成为受害者的心灵寄托。这种迷人的气场不仅牵动着剧中人物的情感,也让观众对于和伟本人产生了与剧中英雄形象相契合的好感。
结语:无关演技高低,唯有风格差异在相同题材、相似角色的演绎中,何冰与于和伟两位老戏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观感。许多观众认为这种差异源于演技的高低,然而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并非演技层面的优劣,而在于表演风格的迥异。
同样是饰演刑警队长,何冰塑造的“传统刑警”宛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熟人”:他没有架子、不摆官威,笑容背后却蕴含着令人敬畏的品质。而于和伟塑造的“魅力刑警”则如同小说中高冷迷人的办案专家:他形象出众、气质独特,一双慧眼仿佛能洞察一切,周身散发着个人魅力。
这两种风格分别代表了“真实”与“戏剧”的力量,在注重氛围与张力的刑侦剧类型中各有千秋。因此,与其争论谁的演绎更胜一筹,不如说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刑警形象。
观众的喜好差异与剧集质量的高低,都会对演员口碑产生影响。希望观众在观剧时能多一些包容,避免过早给演员“贴标签”;也希望演员在挑选剧本时能更加审慎,减少妥协。唯有优秀演员与优质角色相遇,精彩故事与出色表演相互成就,才能涌现更多优秀的刑侦剧集。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