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从 “心” 重启人生!吉大二院人工心脏俱乐部成立,为心衰患者点亮 “生命续航灯” >> 正文
从 “心” 重启人生!吉大二院人工心脏俱乐部成立,为心衰患者点亮 “生命续航灯”
当心脏的律动逐渐微弱,生命的希望却因科技与爱而重新燃起。
5月25日上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成功举办了人工心脏(LVAD)俱乐部成立仪式暨心衰患者义诊活动,以“心跃新生心光同行”为主题,将医学人文关怀与社会支持深度融合,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点亮延续生命的明灯,向社会传递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心血管外科柳克祥教授团队、接受人工心脏手术成功的患者及家属、省内多家媒体参加活动。
柳克祥教授代表心血管外科全体医护团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柳克祥教授表示:向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桥梁性治疗”手段,凭借机械动力替代或辅助心脏泵血功能,为无数等待心脏移植或无法耐受移植的患者带来生的曙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LVAD植入患者突破生理限制,重新回归工作、社交与家庭生活,续写生命的精彩篇章。本次活动旨在传递“人工心脏≠生命终点”的信念,倡导社会对心衰患者形成科学认知,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同时搭建起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之间的支持网络,助力“新心人”自信回归社会。
柳克祥教授表示,目前在吉大二院开展的人工心脏手术技术成熟,已经进行手术的17位患者,最小38岁,最大78岁,均已回归正常生活。该项技术采用全磁悬浮设计,对血液损伤微乎其微。如今,人工心脏(LVAD)俱乐部正式成立后,会给医患搭建起一个更好的桥梁,医护人员将给予患者宛如家人的照护和管理。心衰患者往往面对反复住院带来的心理压力,俱乐部的成立,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空间,让大家在共同相处中增强信心,优化心理状态,同时也使得医患之间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信任。
在“心”生仪式环节,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人工心脏(LVAD)俱乐部正式成立。柳克祥教授团队和患者代表集体点亮象征生命力的“心脏之光”,宣告他们勇敢回归生活的决心。
患者们向医疗团队献上“生命之花”,用最真挚的方式致敬医者仁心;活动现场还播放了LVAD患者康复励志短片,每一个画面都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奇迹。
生命故事分享环节感人至深。患者代表深情讲述“带泵人生”,从陷入绝望到重获新生的心路历程,生动展现了科技如何重塑生活的无限可能;家属代表也分享了照护经验,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家庭支持在康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78岁的张阿姨,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在2021年诊断出患有心衰。经过多方求医问诊,最终在柳克祥教授团队的精湛技艺下,成功接受了主动脉瓣膜置换及人工心脏的手术。术后仅一个月,张阿姨便已能恢复正常活动,生活逐步回归正轨。看到母亲如此显著的康复,张阿姨的儿子感到无比激动,对柳克祥教授团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活动中,心脏外科专家黄茂勋为大家深入讲解了LVAD技术进展,逐一破除公众对“人工心脏”的认知误区;康复治疗师则现场演示适配LVAD患者的低强度运动方案,帮助患者科学锻炼,促进康复。并从日常护理、运动指导到心理调适等居家康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指导。
在义诊现场,医护人员为心衰患者进行了健康咨询,呼吁社会消除对携带医疗设备者的歧视,给予他们更多包容与关爱。
一直以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都是生命的坚实守护者。作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吉林省心血管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这里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医疗实力。105张普通病床与30张重症监护单元,共同构筑起生命的防线;由22名医生、8名体外循环师和71名护士组成的百人精英团队,日夜坚守岗位,守护着每一次心脏的跳动。
学科领军者柳克祥教授,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医学禁区,独创“柳氏手术体系”,发明11种国际领先新术式,让中国方案写入国际指南。团队更是凭借无输血手术攻克“主动脉夹层”这一世界难题。自2006年吉林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在此成功实施,到2024年人工心脏植入技术照亮17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生之路,在超声精准导航、麻醉精密调控、体外循环护航等多学科的完美配合下,一颗颗“机械心”跳动出超越生命极限的强音。
此次人工心脏(LVAD)俱乐部活动日暨心衰患者义诊日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疗实力与人文关怀的生动展现,更让社会看到了科技与爱的力量如何为终末期心衰患者重塑生命。未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将继续以“心佑苍生永立巅峰”为信念,站在医学前沿,守护每一次珍贵的心跳,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越明
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