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村史村事 乡愁印迹】黔西南秧里村:油茶林里漾幸福 古寨新韵绘振兴 >> 正文
【村史村事 乡愁印迹】黔西南秧里村:油茶林里漾幸福 古寨新韵绘振兴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苍翠的群山中,藏着一个被森林温柔环抱的布依古寨——册亨县弼佑镇秧里村。布依语中“秧里”二字意为“位于树林之中盛产草果的村寨”,诉说着这片土地与森林、草果千丝万缕的动人故事。
34.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座贵州省森林村寨,正以产业兴、生态美、文化浓的崭新面貌,演绎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漫步秧里村,绿色是最靓丽的底色。15000亩油茶林如碧玉般铺展山间,与2548亩挺拔的杉树林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经济蓝图。在这片被布依族人世代守护的青山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方式,正为古老的油茶林注入时代活力。
在村民们的眼中,每一株茶树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饱满的茶果能榨出金黄的山茶油,茶麸化作天然的护发佳品,就连素雅的油茶花也能酿出甘甜的蜂蜜。布依山歌在山谷间回荡,唱响着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的丰收故事,为597户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绿海生金处,山水焕新颜。青山叠翠间,一条条玉带般的硬化公路蜿蜒盘旋,将秧里村的9个村民小组紧密串联。曾经“出门就爬山,吃水靠肩挑”的岁月,已随着新时代的春风悄然远去。如今,自来水管网如同血脉般延伸至每家每户,涓涓清流不仅滋润着干渴的土地,更滋润着村民们的心田。
漫步村中,传统吊脚楼的飞檐翘角与砖混小洋房的明亮窗棂相映成趣,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易地扶贫搬迁点崭新的玻璃窗上,映照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也折射出时代发展的光芒。砂页岩山地间,新建的水利设施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望天吃饭”的困境,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涌动着希望的清泉。
然而,在秧里村,静静流淌的不只是河流的清波,还有穿越时光的布依文脉。千百年来,这里的山歌、戏韵、美食,如同村里那一棵棵苍劲的杉树,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又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舒展新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洒宜布依戏,是秧里村最璀璨的文化明珠。每当夜幕降临,村中的戏台便热闹起来,老艺人们传承百年的唱腔,与年轻人新编的乡村振兴唱段交织共鸣,演绎着布依族的历史与传说。这一古老剧种不仅在村寨代代相传,更走出大山,在各类文艺汇演中屡获殊荣,让外界领略到布依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样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晨,布依阿妈手拉盐水面,柔韧的面条如银丝飞舞,在指尖流淌出世代相传的技艺;节庆时分,五色糯米饭蒸腾着诱人香气,紫、黄、红、黑、白五色交织,既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布依人对自然与生活的诗意表达。
在这里,文化不是陈列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是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是油茶林间回荡的山歌,是代代秧里人守护的精神家园。
如今,站在秧里村的山顶远眺,油茶林翻涌的绿浪与布依姑娘的彩裙相映成趣。这个森林覆盖率逾七成的生态村落,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屠琪
编辑/向颖羿
二审/王远柏
三审/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