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嗨!贵州“新农人”】窑烤!这家“藏匿”在村里的面包店正在火 >> 正文
【嗨!贵州“新农人”】窑烤!这家“藏匿”在村里的面包店正在火
编者按:
在广袤的黔贵大地上,一群来自各方的“新农人”正以智慧为犁、以创新为种,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5月24至31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本网陆续推出【嗨!贵州“新农人”】专栏,聚焦那些以新兴业态激活乡村新消费的实践者。
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就有一家名为龙辉院子的窑烤面包店,从花溪公园驱车前往需要35分钟,21公里路程。
这家面包店是黔陶乡深耕乡村经济、乡村文旅、丰富产业业态的又一力作。
“在村里卖面包,纯属误打误撞。”5月23日,龙辉院子负责人曾虹介绍道,她与老公陈昌航在马场村经营着一家山庄,龙辉院子是他们新开设的项目。
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龙辉院子一角
去年山庄生意下滑,11月休业。曾虹跟老公陈昌航商量着去外省走走,一来散散心,二来看看外省有什么新项目能带回来,盘活一下生意。
两人先后去了湖北、南京、浙江台州等地考察项目。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寻找当地美食或者热门的游玩项目。
在宁波发现了一家有名的窑烤面包店,经过品尝窑烤面包项目进入两人视线。
窑烤面包需要农村里的柴火灶,主打“天然无添加”。最重要的工具便是窑炉,窑炉能够达到极高的温度,这种高温环境有助于面包的烘烤效果,使其外皮酥脆,内部松软。此外,窑炉的温度分布非常均匀,确保面包每个部分都能均匀受热。
坐落在院子里的窑炉
曾虹意识到,花溪区黔陶乡马场村环境幽静,适合搭建窑炉,村里空气清新,与窑烤面包的风格很搭。就这样,两人最终选择在浙江台州著名的一家窑烤面包店学习。
“考察好几家之后,这家窑烤面包课程比较全面,性价比也高。学习了半个月。”陈昌航说。
两人今年1月开始修窑,2月中旬开始试营业。当时窑炉搭建好后,火候掌控很重要。正式售卖前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在尝试做面包,根据面包烘烤的情况反复调整窑炉。
“每次烤制面包前需要烧柴2至3个小时才能预热窑炉,且产量有限。”曾虹介绍,窑炉是开放式设计,因此顾客不仅能品尝新鲜出炉的面包,还能参观劈柴、生火、入炉等面包制作全过程。
陈昌航与曾虹夫妻俩
某次,小院里来了客人。一位年长一点的顾客看到面包售价格达十几元甚至三十几元,提出质疑。“这不跟烤馒头一样吗?有什么稀奇,还卖这么贵!”
顾客女儿去面包房转了一圈,看到用的食材,悄悄跟她妈妈说:“他家用的都是好食材,用的黄油和面粉我在家做面包都舍不得用。”两人品尝了面包,临走时,还带走了十几个。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顾客来院子里游玩,品尝窑烤面包
渐渐地,有顾客会冲着面包而来。肖虹很开心,研发了贵州味道,折耳根腊肉恰巴塔、盐菜肉恰巴塔、鸡辣椒腐乳碱水……
“院子里装饰年轻化,适合跟朋友过来发呆。点上咖啡和面包,赏一方风景,度过一个惬意的下午。在这里仿佛找到了诗与远方。”顾客米阳说。
有一次,村里来了位外省的顾客。这位顾客是面包爱好者,曾经去过许多国家吃面包。两人一聊就是两个小时。
“品尝后,他夸赞我家面包不亚于国外。得到这样的赞美很开心。”曾虹说。
新鲜出炉的窑烤面包
虽然窑烤面包开业时间不久,但已经有5名年轻人来店里学习窑烤技术。这让夫妻俩更加坚定发展窑烤面包。
如今,山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打造了窑烤面包的研学业务,还拓展了烧烤、民宿、水上乐园等丰富业态,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5个。
本网记者:彭典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袁小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