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群芳可颂|从画展到剧场,走进《红楼梦》的多重方式 >> 正文

群芳可颂|从画展到剧场,走进《红楼梦》的多重方式

发布时间:2025-05-24 12:57:29 来源:江南时报

今日的剧场座无虚席,《红楼梦·探春时》选段舞台剧在这里精彩上演。苏州中学园区校有幸迎来著名书画家彭连熙先生、东奥国际传媒中国部代表丁正和先生等嘉宾莅临现场,与师生一同观赏这场融合文学与艺术的盛宴。

“群芳可颂——彭连熙红楼梦人物美术作品展暨《红楼梦》阅读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以画展为起点,延展出诗歌创作、剧本演绎等多元形式,构建起一座通向古典文学的桥梁。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在舞台之上、纸笔之间得以润物无声地实现,让学生在浸润式的参与中激发思考,拓展视野,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经典。

苏州中学园区校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生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的双重培育。该校通过“文化立魂、生态润心、课程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路径,不断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方式,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苏州中学园区校党总支副书记王建华老师代表全体师生,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和其余嘉宾们。

著名画家彭连熙先生,澳大利亚东奥国际传媒公司副总经理,建筑师丁正和先生,冯其庸学术馆副馆长冯渊新先生,《江南时报》记者陈煜先生,中国民建天津书画院副院长启荣先生,前天津津南区政协副主席陈子苓先生,南京益生书画院秘书长柳燕女士,苏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谢士强先生,苏州市高新区国画院院长蒋丽珺女士,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王娇艳女士,苏州工艺美院教授王永利女士,西马博物馆原馆长闻一波先生出席活动。

在谈到学校教学实践时,王建华老师分享了该校语文学科近三年来围绕《红楼梦》开展的系列教学探索:从整体阅读出发,建立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借助阶梯式阅读与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构建宏大的叙事框架并攻克理解难点;同时通过诗词舞台剧、大观园建筑模型制作等跨学科实践,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

彭连熙先生与《红楼梦》的情缘始于童年。他回忆说,小时候家中藏有一册线装本《红楼梦》,第一次看到其中的插图深深吸引了他。正是在那一刻,一个念头悄然在心中生根:有朝一日,也要画出这样的作品。

谈及红楼人物形象的刻画,彭先生强调:“林黛玉的美,是写不尽的。曹雪芹没有写她的外貌细节,却让我们每个人脑海里都浮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黛玉。”

他认为,画《红楼梦》并不在于描摹外貌,而是要传达人物的“神”和“情”——是人情世故中的悲喜浮沉,更是古典文学所特有的含蓄、哀婉与韵致,在笔墨丹青间娓娓道来。

彭连熙先生与丁正和先生向西马美术馆慷慨捐赠了书法、绘画作品及泰斗砚台珍品

高一(3)班的王曦永同学参照林黛玉视角和经历创作了《拟林黛玉潇湘馆咏悲怀十七韵》。

这位同学在创作诗歌时,深入体会林黛玉的性格与命运,从她的敏感与孤独出发,借古人之言,描绘她在贾府中的寄人篱下与情感困境。同时也将黛玉的悲剧放入更宏大的背景中,反思薄命女子的共同命运和贾府由盛转衰的根源。这首诗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对《红楼梦》中人物与家族命运的深切体悟与沉思。

欲将旧事重相诉,心骨凄哀悲薄祜。

眉敛寒烟目凝水,风拂春柳映菱湖。

欹石沉音露湿袖,对月咀华字流珠。

青阴三点花怅怨,秋心一片菊寒孤。

飞絮婵媛春不顾,故梓千里伤乔木。

紫箫绸缪彩云落,红豆渫累双燕逐。

玲珑碎玉新旧迹,断线鲛珠滚旧幅。

梧桐萧萧惊梦瘦,鹈鳺声声泪蜡枯。

若木天东衔独去,金乌薄西燕模糊。

霰融枝残花渐落,魂去香消鹦犹呼。

茜纱窗旧清涕坠,黄土陇封艳骨枯。

芙蓉嗟叹露痕重,万艳千红复何如?

石燕纷飞宫榴落,楸枰错落虎兕伏。

何处伯劳空啼月,谁家回文双星浮。

和丸义方历历是,充闾光前寥寥无。

昔日恣欲临春曲,今朝困顿踵泥涂。

应恼清风不解意,故故喧嚣旧时竹。

本次话剧《红楼梦·探春时》由王伊琳同学导演编剧,选取原著中贾探春理家的一段,分为“掌权”和“改革”两幕。

第一幕中,探春因王熙凤提携开始接管内务,面对府中亏空与奢靡开销,逐步显露出她理智果敢的一面;第二幕则展现她整顿家务、开源节流的努力,以及与赵姨娘针锋相对的激烈冲突。

同学们在舞台上精准把握角色性格,将探春的沉稳、凤姐的老辣、宝玉的洒脱、宝钗的周全一一展现;精妙的对白设计、流畅的场面调度,彰显出他们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创作功力。

《红楼梦》是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引导学生读细、读深《红楼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群芳可颂”的活动主题,将重点放在金陵十二钗这些女性人物身上。这些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而且与同学们年龄相差不大,很能引发同学们的共鸣。

学生依据小说原文解读这些人物,甚至以她们为主角进行再创作,这锻炼了学生阅读、分析、表达等语文素养。同时,这个过程也让学生跨越时空,与金陵十二钗发生交流,使同学们对不同时代中共通的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认识。

央视《文化大视野》栏目卞正林导演在西马美术馆采访彭连熙先生与策展团队

卞正林,纪录片导演,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央视频《文化大视野》制片人。

彭连熙先生与首任西马博物馆馆长闻一波先生故地重游

彭连熙先生与美术课画《红楼梦》的学生们

卞正林导演拍摄正在排练的学生们

苏州中学园区校郑重聘请著名书画家彭连熙先生,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卞正林先生,东奥国际传媒中国部代表丁正和先生担任该校“西马智库”专家,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动力。

“西马智库”是苏州中学园区校追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而打造的专家智囊团,拟广泛邀请高等学府、头部企业、艺术团体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智者精英加盟,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项目领航、专业指导和智慧引领。

通过这一平台,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助力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的双重领域中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