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职教突围 让退路变出路 >> 正文

厦门职教突围 让退路变出路

发布时间:2025-05-24 11:30:19 来源:东南网

这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展示让人眼前一亮

厦门职教突围让退路变出路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职教周上的“非遗小集市”。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研发的新型雾化器。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学生展示发动机的拆装与检测。

职教周上,职校汽修专业学生在维修刹车盘。

鸿源技术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展示专业技能。

东南网5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阮丽张梁静郑薇文/图)刚刚过去的2025年厦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岛内外各职业院校纷纷敞开校门,结合“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主题活动的举办,向社会大众展示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持续一周的活动,也成为外界观察厦门职业教育如何破局突围、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面对职业教育的报考选择,学生和家长重点关注哪些层面?厦门的职业院校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了哪些举措?未来,厦门的职业教育又将如何布局?本期《海峡教育》周刊以此次职教周为切入点,为您做相关呈现。

升学就业成为家长关注重点

上周,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学生化身汽车美容师,规范完成隐形车衣贴膜等操作;在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设备运营与维护专业学生大方摆出焊工技能、数铣技能等作品,展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在福建省鸿源技术学校,心肺复苏术、牙体雕刻、中西餐摆台等20余项专业技能比赛轮番开场,呈现职教成果……

这一场场生动的职教周活动,扭转了不少入校参观的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5月14日,在全市职教周活动启动当天,走进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参观的家长陈先生为开着叉车点烟花的学生技能展示驻足。他的孩子将于今年参加中考,大概率会报考职校。他感慨,入校之前,职校对他们来说是“退而求其次”的选项,是无奈被分流的“下一站”,参观了解之后他才发现,这里的学生不但升学道路四通八达,还能手握“金刚钻”做好“瓷器活”,“有了一技之长傍身,还怕什么?”另一位到校参观的王女士说:“孩子的分数应该是考不上普高了,我们想先看好一所学风好、教学质量高的中职,帮他寻找一条好出路。”

采访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受孩子走职业教育“赛道”,“学校校风好不好”“升学率有多高”“哪些专业好就业”等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其中,不少家长的观念在悄悄转变:先上职校,再考大学,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拓宽

家长关心的中职升学路径,直接对应的是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厦门通过举办中高职一体化培养项目,扩大职普融通试点规模,增设综合高中试点班,实施中职与本科贯通培养等举措,持续拓宽人才培养模式。

以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为例,该校已成为省内办学形式最丰富、最多元的中职学校,总共有三类六种。第一类是三年制普通中专,对接职教高考,考大学。第二类是中高本衔接,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读中职,大专毕业;二是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培养,读中职,大专毕业;三是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读中职,本科毕业。第三类是职普融通,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普职融通班,将普职分流推迟到高一期末;二是综合高中试点班,在中职学校读普高。该校职教高考2025年本科上线526人,本科上线率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专科上线率一直都是100%。

再比如,厦门信息学校也在全省率先开展职普融通、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3+4”试点,2025年本科上线率20%,同比上升53.5%,省职教高考改革六年来,10名学生夺得全省第一名。

来自厦门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职教高考厦门成绩全省领先,本科上线人数1134人,占全省对应本科计划的42.46%,专科线上线率99.59%。同时,职业技能竞赛厦门也领跑全省,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厦门获得3项金奖、10项银奖、15项铜奖,获奖率69.44%,高于全省职业院校62.59%的总获奖率和赛事50%的设奖率。其中,集美工业学校获奖数位居省内中职学校首位。

产教融合实现体系化、规模化

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具体办学过程中,产教究竟如何融合?聚焦职教周启动上展示的一款新型雾化器,或许就能寻得答案。这款新型雾化器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师生团队研发设计,由外部公司负责生产及海外销售等,目前已先后在迪拜、德国、新加坡和上海、深圳等地参展,获得用户好评。该设计团队指导教师、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授蔡文智介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基本的理论教学外,学校同样注重以真实产业项目带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与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信息学校等几所职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厦门信泰汽车相关负责人认为,校企合作能缩短学生从毕业走出校门到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间的距离,也能帮助学生提前明晰职业方向与专业适配度。

放眼全局,近年来,厦门建设起闽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教联合体,以及现代水产、智能家居、数字影视、跨境电商等4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逐步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产教融合模式。

或许许多家长还不知道,厦门的职教已经走出国门。近几年,厦门发挥“嘉庚系”职校对外纽带作用,开始将职教办到海外。比如,2017年集美工业学校就成为福建省首家招收海丝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唯一中等职业学校;2023年该校与泰国素万那普皇家理工大学、泰国开放教育集团共建“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用“中文+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水产技术非洲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也对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采取该模式实施各类培训项目。

展望

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深化职教体系改革

未来,厦门将持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深化职教体系改革。

据市教育局介绍,厦门将重点推进高职院校提质培优,引导职业院校整合资源、提升质量,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同时,加快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推动各层次教育纵向衔接,深化“357厦门范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通培养机制,推进“职普融通试点班”和“综合高中试点班”建设。深化职教“五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与科研融合发展,实现“双融双促”。

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厦门要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市域产教融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现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创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