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地貌类型图说》第八章:岩溶地貌 >> 正文
《地貌类型图说》第八章:岩溶地貌
编者按:
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的地质语言,将喀斯特、冰川、丹霞等地貌的壮美与科学内涵凝练于宣纸之上。
作为当代地貌绘画的代表性人物,金京模先生深耕地质美学领域六十余载。他的创作突破传统山水画的程式,以严谨的地学考察为基础,融合水墨、岩彩等多元技法,既保留了东方艺术的写意精神,又精准呈现了不同地貌的形态特征与形成肌理。《中华江山图》获2024亚洲艺术经济年度数字版权十佳样本,其科学性被多所科研机构及高校地理系列为辅助教材。
《地貌类型图说》
金京模编著
1984年5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八,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溶蚀和侵蚀、崩塌的长期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可溶性岩石的存在和流水作用是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貌部位、气候条件和植被生长情况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它的发育。
我国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云贵高原现阶段发育的主要为浴斗地貌,滇、桂西山区则以峰丛地貌较为发育,郁江、漓江等地区为峰林地貌典型的地区。
岩溶地貌可分为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属于前者的有溶沟、石芽、溶斗、溶洼、岩丘、峰林等。属于后者的有溶洞。另外我国南方红色岩系中发育着一种假岩溶地形——丹霞地貌。
20.地表岩溶地貌
溶痕是水流沿可溶性岩石表面溶蚀形成的纹理,它是溶沟的雏形。
溶孔是碳酸盐类矿物颗粒间的原生孔隙、解理及隐节理被溶蚀后形成的小孔洞。
溶隙是水流沿节理或裂隙溶蚀而成,一般宽几厘米至数米,长几米至数十米。
溶沟是碳酸盐岩表部的裂隙被溶蚀,或溶痕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长度不一的沟槽它一般宽十数厘米至二米,深以米计,长度不等。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两壁陡峭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沟谷。
石芽是纵横交错的溶沟间残存的石脊,多呈锥状或尖棱状。云南路南石林是在晚第三纪湿热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巨型石芽,最高者达30米。
峰林是碳酸盐岩经受较强烈岩溶作用形成的山峰。峰林地形是热带及暖亚热带气候区的象征。形成峰林地形,碳酸盐岩要有一定的厚度。
就峰林的演化过程而言,可分为峰从、峰林及孤峰。峰丛是峰林的雏型或年青的峰林,基座相连;峰林是发育较成熟的阶段,呈尖锥状、塔状等;孤峰是峰林发育的晚期阶段。
溶斗是集中渗流溶蚀或塌陷后形成的漏斗状地形。溶洼是溶斗进一步溶蚀和侧向扩大,并伴随地下水的作用而成,其底部继续发育落水洞或溶隙,以吸收地表水流。溶盆是地壳相对稳定条件下,溶洼进一步发展扩大构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盆状地形。溶盆按其成因有构造溶盆、断陷溶盆、接触式溶盆。溶原是溶盆进一步演化形成,代表岩溶发育的晚期阶段。
岩溶形态在空间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不同组合类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岩溶发育的特点。
溶沟-石芽:发育在岩溶演化的各个阶段和不同气候带内,有利于垂直溶淋的地区发育更完善一些。大面积发育时成为石芽原野。
溶斗-岩丘:发育在岩溶演化过程中的初期或晚期阶段。由于水对岩石的溶蚀结果形成溶蚀丘陵和洼地或溶斗,串珠状洼地可以发育成谷地。洼地或溶斗常积水成池塘或湖泊。
溶洼(溶盆、溶原)-丘峰于地壳隆起的山地,在垂直渗流作用的条件下,溶斗演化呈溶洼-→溶盆-→溶原,岩丘进一步切割呈丘峰。
溶洼(溶盆、溶原)-峰林:峰林间有较大谷地或串珠状洼地,峰林高差亦显减小。
21.溶洞
碳酸盐岩经溶蚀,形成近水平或倾斜的大型空洞,称为溶洞。溶洞是集中岩溶水流的通道。有的溶洞因地下水面相对下降而成干洞。溶洞的发育,受岩性、构造及水流动力条件的控制。水流沿裂隙、断层、岩层层面等空隙发生溶蚀,使孔隙、裂隙等不断扩大。溶洞中有美丽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有时有地下河流和湖泊。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溶洞,如北京市房山县的云水洞,宜兴县的善卷洞,广东肇庆的出来洞,贵州的观音洞,长江三峡的玄虚洞,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广西武鸣伊岭岩洞,柳州都乐岩洞,桂林七星岩、芦笛岩,云南建水燕子洞,甘肃武都万像洞等。
滴水石:溶有重碳酸钙等成分的岩溶洞顶渗滴水流常形成各种乳状、管状灰华沉积通称石钟乳类;滴水至洞底形成笋状、塔状灰华沉积,通称石笋类。石钟乳与石笋连接形成石柱。另外还有石田、葡萄石、钙板等。溶洞中较大的片状水流形成的帘状或幔状石灰华沉积叫做石幔。
暗河是发育及其形态受地质构造密切控制的溶洞中的流水。暗河有自己的汇水范围在均匀状灰岩平缓褶皱区暗河常常呈树枝状。
22.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地貌。红色岩系多分布在向斜中,被流水侵蚀形成许多开阔的红色岩石盆地,盆地中的红色岩系形成假岩溶地形。山岭部分受流水侵蚀,其形态显得比较陡峻,斜坡部分受流水切割比较破碎,泻溜地形、沟壑地形垄岗地形发育。
以上图片选自《地貌类型图说》第八章)
金京模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