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从烤鸭香到醒酒汤:朱元元与辛柏青的26年烟火爱情 >> 正文
从烤鸭香到醒酒汤:朱元元与辛柏青的26年烟火爱情
朱媛媛走了,在还年轻的年纪。
一时间,圈内震荡,无数好友异常惊讶,
这近5年的抗癌漫漫之路,她竟甚少向外界提起。
仅以此文作为纪念,
纪念一位好演员、好妻子、好母亲,
纪念这一段26年的真爱携手。
当1993年深秋的晨光斜斜切进中央戏剧学院的长廊,排练室的木地板还留着昨夜《雷雨》的足迹。
十八岁的朱元元举着油纸包穿过光影交错的走廊,烤鸭的琥珀色脆皮在阳光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
这个总把生活费换成美食的青岛姑娘不会想到,转角处那个正在练习晨功的瘦高身影,会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主角。
朱媛媛
"八百标兵奔北坡——"辛柏青的台词声像一颗石子投入清晨的宁静。
他转身时,鸭腿的油星正巧溅在台词本上,两个年轻人同时伸手去擦,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相碰。
朱元元记得他睫毛在晨光中投下的阴影,像蝴蝶停驻在宣纸上;辛柏青则永远忘不了那缕沾在她刘海上的烤鸭香,混合着少女洗发水的芬芳。
一、幕起时分:地下室里的星辰
学生时代的爱情藏在推来推去的饭票褶皱里。
食堂窗口前,辛柏青总把红烧肉拨到朱元元碗中:"我嫌油腻。"转头却啃着凉馒头背《哈姆雷特》的独白。
朱元元织的毛衣在女生宿舍楼下悄悄交易,她用第一笔收入带他吃了人生首个麦当劳汉堡。
两人挤在烟雾缭绕的录像厅看《活着》,散场时为福贵该不该活下去争得面红耳赤,揣着半袋温热的爆米花,在惊醒野猫的争论声里突然相视而笑。
朱媛媛和同学袁泉、陶虹
毕业后,他们租住的十平米地下室,霉斑在墙角蔓延成奇异的花纹。发黄的墙面上贴满彩色便签:
"明日试镜穿蓝裙——元"
"已熨好挂门后——辛"
"五点《狂飙》排练!!!"
"(画着打哈欠的鬼脸)"。
某个暴雨夜,积水漫过床脚,他们不约而同抢着去救毕业大戏的录像带。
湿透的被单裹着两个颤抖的身体,朱元元忽然说:"不如我们演一辈子吧。"
辛柏青把最后一块干毛巾裹在她脚上,水珠顺着他下巴滴在台词本烫金的"永恒"二字上。
朱媛媛和辛柏青夫妇合影
二、人生如戏:十字路口的独白
2008年春天,《潜伏》剧本躺在病房垃圾桶里,像一片被雨水打湿的枫叶。
辛柏青在走廊来回踱步,皮鞋跟敲击地砖的声音比他任何舞台表演都更焦灼。病床上朱元元输液的透明管子蜿蜒如命运线,她拾起那个被揉皱的牛皮纸袋,指腹摩挲着"余则成"三个字——99%的演员终其一生都等不到这样的角色。
"你应该去。"她声音轻得像手术室门上的磨砂玻璃。
"戏能再拍。"辛柏青第一次对她红了眼眶,"你的每声孕吐都比片场枪响更揪心。"
当剪刀剪断新生儿脐带时,血珠溅在他手背,他喃喃自语着,"这才是我的潜伏任务。"
初为人父的演员抱着啼哭的婴儿,产房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好。后来每次《潜伏》重播,朱元元总会发现丈夫在厨房剁肉馅的声音突然变大——案板承受着某个平行宇宙里未竟的梦想。
三、烟火人间:未完工的艺术品
抽油烟机的轰鸣,成了他们最常听的背景乐。
辛柏青颠勺时,朱元元会斜倚冰箱门:"这呛锅的架势,像不像《幸福密码》里你吼我那场?"
他笑着撒一把葱花:"那场戏我把\'不可理喻\'改成了\'拿你没办法\'。"
女儿在作文里写:"爸爸炒青菜要放糖,因为妈妈是青岛人;妈妈炖鱼不放姜,因为爸爸闻不得腥。我家厨房像在演戏,锅碗瓢盆都带着爱。"
某次颁奖礼后台,媒体拍到这样的画面:礼服缀满水晶的朱元元提着裙摆狂奔,高跟鞋早遗落在红毯转角。
新晋影帝单膝跪地为她揉着浮肿的脚踝,闪光灯下,他无名指的戒痕比奖杯更耀眼。
第二天本该是头条的影帝影后,却躲在酒店用外卖筷子排练《恋爱的犀牛》。
朱元元眉飞色舞地模仿他结巴的获奖感言时,辛柏青突然说:"你比所有奖杯都璀璨。"
四、终幕余韵:老火慢炖的时光
哈尔滨片场的招待所里,朱元元推开房门看见满室飘动的阴影——辛柏青探班时洗净的所有衣物正在暖气管上起舞。
二十六年的光阴从棉布缝隙间流过,她想起中戏初雪那天,他呵着白气为她暖手的温度。
客厅飘窗上摆着发黄的情书,少女字迹依然清晰:"今天辛柏青带的豆浆,没加糖正合适。"
当被问及爱情保鲜的秘诀,朱元元说:"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把初见时的烤鸭香,熬成了老火慢炖的醒酒汤。"
而辛柏青总将婚姻比作未完工的艺术品,在岁月中持续雕琢。
从青葱校园到知命之年,他们用二十六载光阴证明:最动人的戏剧不在舞台,而在清晨共享的豆浆里,在暴雨夜相扣的十指间,在每一个"我懂"的沉默瞬间。
如今剧场灯光暗下,烤鸭香飘散在时光深处。但那些贴在墙上的便签、争论惊起的野猫、油锅里跳动的葱花,都成为永恒幕布上不褪色的星辰。
当大幕终要落下,我们终于明白——有些爱情,从来不需要掌声。
别了,媛媛,一路走好!
/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