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楼顶废弃太阳能热水器隐患渐显,池州已在排查但困难不少 >> 正文
楼顶废弃太阳能热水器隐患渐显,池州已在排查但困难不少
大皖新闻讯近日,有池州市民向大皖新闻记者反映,当地一些老旧小区住宅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部分已经老化甚至废弃,还有一些锈蚀损坏,一旦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极易被刮倒掉落,“如果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有关方面能关注并想办法解决此事。”接到反映后,大皖新闻记者在池州城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楼顶老化太阳能热水器成安全隐患
太阳能热水器曾以经济、环保等优点深受居民喜爱,其设计使用寿命通常为10年。
在池州一些老旧小区,一幢幢住宅楼楼顶整齐排列着的太阳能热水器。时光流逝,这些热水器如今大多已到了“退休”年龄,但绝大多数仍在楼顶。部分热水器支架锈迹斑斑,水箱也出现不同程度破损,有些甚至已经摇摇欲坠。一旦遭遇大风天气,这些太阳能热水器很可能成为悬在居民头顶的“凶器”。
池州城区南湖苑小区居民胡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她和家人在散步时,就遭遇过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从天而降的惊险一幕,所幸当时离得较远,未受伤害。
池州网民“潘四”发布视频称,今年3月26日晚雷暴大风天气中,其所在的石台水云涧小区屋顶有4台太阳能热水器被大风刮落,有2辆车被砸坏,幸好没伤到人。
池州城区森桥印象小区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区近几年也发生过多起太阳能热水器高坠事件……
李先生介绍,随着太阳能热水器逐渐老化、加热效果不佳、漏水等问题频繁出现,加上维修成本高昂,包括他家在内的很多居民已改用燃气或空气能热水器。然而,停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仍在楼顶,很多居民不愿额外花钱找人拆除回收,导致它们继续占据着楼顶空间,成为难以处理的“钉子”。
池州相关部门已开展楼顶安全隐患治理
如何守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记者从池州市住建局相关科室了解到,自2023年以来,池州市已逐步开展老旧太阳能热水器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截至2024年7月,该市累计排查废弃太阳能热水器2024个,已拆除1525个,加固499个,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些老旧小区。
该科室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由于太阳能热水器属于私人财产,住建部门或小区物业均无权强制拆除,只能劝导居民自行拆除,但由于拆除工作比较麻烦且成本较高,此前鲜有居民主动拆除。
池州名仁物业负责池州城区6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其相关负责人汪经理表示,在其中2-3个小区存在老旧太阳能设备问题,约30%~40%住户楼顶安装有太阳能设备,这些设备部分已出现支架生锈、部件松动、阳光桶存水锈蚀等情况,此前还曾发生过设备掉落但未伤人的惊险案例。
早在2022年,名仁物业就在其维管的小区开展了集中治理行动。物业公司通过线上业主群发布消息,告知业主相关情况,并登记信息,协调专人集中拆除。当时拆了59户,仅收取80元/户的拆除费,相较市场120~150元的收费,为业主节省了一笔开支。同时,物业结合天沟清理工作,对楼顶太阳能设备进行隐患排查,通过管道追溯业主,并现场拍照向业主告知隐患。近期计划再次启动治理工作。
守护“头顶安全”人人有责刻不容缓
汪经理介绍,工作推进中,部分二手房业主对楼顶太阳能安全隐患并不知情,一些业主不愿拆除;老年人对拆除费用也较为敏感。此外,部分楼栋由于屋顶攀爬困难(需经6楼或5楼住户同意),且住户担心设备拆除过程中会造成楼顶的防水和隔热层损坏,拒绝物业上楼排查。“这些问题确实对我们拆除工作造成了较大困扰,但通过我们逐户上门劝导,同时使住户了解利害关系,很多住户的想法也缓和了很多。”
据悉,为推动治理工作,池州市住建局依据《池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明确了楼顶太阳能设备的安全责任主体,压实物业企业责任,加强屋顶太阳能的巡查排险,并及时告知业主。业主作为产权人,在得知安全隐患后,需采取清除和加固等措施,以避免高空坠物的风险隐患,并对处置不力,履职不到位的物业服务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此外,还要求各地物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强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力度,督促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在小区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记者手记:
从节能环保的“宠儿”,到让人担忧的“凶器”,太阳能热水器的角色转变折射出城市治理的复杂性。
清除“头顶隐患”,既需要部门法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居民安全意识的提升。正如池州主城区南湖苑业主胡女士所言:“楼顶不是‘私人领地’,安全是大家的事。”唯有政府、物业、居民三方协同,才能清除悬在城市上空的“头顶隐患”。
因此,若您家楼顶有废弃太阳能热水器,请及时联系物业或社区处置。守护“头顶安全”,人人有责,刻不容缓。
孟智超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部分图片由网民“潘四”提供)
编辑许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