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被打后反击老板娘被拘5天,五年维权终正名:还手不是互殴! >> 正文
被打后反击老板娘被拘5天,五年维权终正名:还手不是互殴!
2020年冬天,淄博一家小餐馆里,老板娘张女士经历了人生最憋屈的一夜。她去劝阻醉酒顾客刘某不要磕桌子开啤酒,刘某不仅辱骂她,还挥拳三次将她打倒在地。情急之下,张女士抄起手边的啤酒瓶反击,导致刘某头部轻微伤。没想到,这一举动让她被警方认定为“互殴”,罚款200元并拘留5天。而刘某仅被拘6天。更离谱的是,事后刘某竟索要4万元赔偿,逼得张女士走上长达五年的诉讼之路。
起初,法院一审、二审均维持原判,理由竟是“还手就有社会危害性”。张女士不服,向检察院申请监督。检察官发现关键细节:刘某的伤可能是倒地时撞到暖气片所致,而非啤酒瓶直接造成。这一疑点推翻原有证据链,最终山东高院于2024年改判张女士无罪,撤销行政处罚。法官强调,张女士的反击是为制止不法侵害,属于正当防卫。
为何正当防卫会被认定互殴呢?过去,类似案件中执法者常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一方面,基层警力有限,难辨细节;另一方面,法律对治安案件中的正当防卫缺乏明文规定,导致执法人员倾向于“息事宁人”。有网友吐槽:“难道非要被打残了才能自卫?那时候哪还有力气反抗?”
此案改判背后,是司法理念的转变。最高法近年明确要求纠正“谁受伤谁有理”的误区,强调防卫行为应结合现场紧急状态判断,而非事后苛求完美反应。2024年《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增正当防卫条款,未来类似案件或将直接适用,避免“正当防卫反被罚”的荒诞。
判决公布后,多数网友拍手称快:“醉酒打人还有理?反击还成错的了,活该被打么?!非要被打残了才算正当防卫?早该还老板娘清白!”但也有人追问:“拘留5天的精神损失、五年维权的成本谁来赔?”还有人称:“重要的是不用给对方赔钱了。本来就是对方不对,结果还要让你赔钱,这口气你能咽下?”
专家指出,对于正当防卫和互殴的界定,不能简单地从行为的表象来判断,而要综合考虑事件的起因、过程、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如果不幸遭遇不法侵害,一定要勇敢地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自己。此案意义远超个案。它打破“互殴”思维定式,明确公民面对侵害有权适度自卫。正如检察官所言:“不能要求受害人在紧急状态下,像机器人一样精确反击。”
如今,张女士的餐馆恢复平静,但这场风波留给社会的启示深远:法律不应让好人畏手畏脚,而要让施暴者付出代价。毕竟,当挨打还手成了“错”,沉默或许才是最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