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从“水陆空”到科技赋能!揭秘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六大“看点” >> 正文

从“水陆空”到科技赋能!揭秘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六大“看点”

发布时间:2025-05-20 19:48:20 来源:上游新闻

5月2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应急使命·2025”—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此次演习为在长江上游首次举办的“国家级、流域性、综合性”防汛抗洪实战演习。

针对本次演习,上游新闻记者带你一起揭秘六大看点内容。

看点一:

从预警到安置全链条数字化

防汛抗洪实现“秒级响应”精准调度

此次演习模拟长江上游四川境内发生两轮强降雨过程,重庆将有暴雨到大暴雨。

沿江镇街社区干部及网格员收到工作任务后,在采取鸣锣敲门、电话通知等传统方式“叫应”群众外,还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和今年应急管理部门新建的“一板一眼两箱四路”一体化卫星叫应终端,开展预警叫应。

演练实现从预警到安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这一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得益于重庆市构建的“一库一网两端三中心一平台”数字化基座,重庆市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起“上下贯通、智能高效”的现代化防汛指挥体系,实现应急信息秒级流转、灾害态势三维呈现和资源调度精准匹配。

看点二:

“三断”变通途

空天地一体通信破解“孤岛”救援难题

“我是渭沱镇大岚村网格员,村里发生山洪地灾,手机打不出去,路冲断了。请你们赶紧派人来!”

在模拟演练中,在“三断”极端情况下成功发出求救信号。智能终端具有平时宣传叫应、急时预警叫应、极端情况信息报送三大功能,确保在通信完全中断时仍能保持信息畅通。

市应急指挥部调派市应急管理局通信支队搭乘直升机赶赴现场,搭建地面应急通信指挥专网;调派市级中型通信无人机构建空中公网通信;调派市电力、通信抢险队伍开展电力和通信抢修。

随着空中与地面通信链路的全面连接,应急指挥通信链路已完全打通,灾区约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公网通信恢复正常。

看点三:

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科技赋能精准救援

在此次“灾情”发生时,重庆市打造的“数字应急”平台“大显身手”。基于“141”基层智治体系,街道指挥长领导的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启动防汛智能预案,向基层各岗位、网格员发布任务清单,通过“避险转移”应用建立群众避险转移事件,向受威胁的社区下达转移任务指令。

市、区两级防指通过“避险转移”应用动态掌握群众避险转移全过程、全要素;同时,市应急指挥部通过“数字应急·智救”系统,一键调度、秒级分派工作任务,规划行进路线,同步推送市公安、交通、消防部门和高速集团。接到指令后,队伍轻装5分钟出动,重装30分钟出动。

近年来,重庆市加快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乡镇层面,装备了一体化智慧屏、移动会议终端、对讲机、北斗终端、卫星电话等应急装备,极大提升了基层快速救援反应能力。

看点四:

洪水倒灌致油料加工企业发生爆炸

多维协同构建无人化精准灭火新格局

演练模拟合川区一工厂因洪水倒灌,造成生产车间反应釜连续爆炸引发火灾,直接威胁临近氢气瓶存储仓库安全。

由于事故企业存在危化品爆炸风险,消防救援队伍利用机器狗和防爆无人机全方位侦察现场情况。根据侦检情况,消防救援队伍使用2台灭火机器人抵近氢气存储仓库,利用开花射流进行冷却隔离。危化前沿指挥所制定了“冷却隔离保护、远程立体灭火”的作战方案,采取“无人化为主、高喷等远程灭火为辅”的方法开展处置。

危化燃爆演习科目,进一步推动了消防领域智能化装备应用,综合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提高消防救援的多端监控、远程操控和快速响应能力。

看点五:

区间积水列车迫停

多路径疏运高效疏散受困乘客

演练模拟受强降雨影响,重庆市轨道交通9号线中央公园东站外部建设深基坑积水突然涌入车站,造成区间积水、运营列车迫停。

险情发生后,重庆市轨道运营公司运营协调指挥中心立即通过官方微博、网站、APP向公众发布运营线路秩序调整、车站暂停运营等信息。

中央公园东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释放站内闸机,由工作人员和驻站民警有序引导乘客向6号出入口疏散。

救援队伍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轨行区搜救、疏散被困人员;同时,使用抽排水设备对疏散线路积水进行抽排。

基于重庆市公共交通“公轨接驳”的应急联动机制,以及“多路径疏运预案”的有序有效实施,所有涉险群众全部成功避险。

看点六:

统筹调度一体化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灾害发生后,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是重中之重。此次演习,重庆市按照《重庆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条例,实现全过程管理。

重庆市防减救灾办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灾情核查、救助,利用卫星遥感与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辅助核灾,依托“防减救·救灾救助”应用,有序开展灾情统计、救灾申报审批、救灾资金发放、救灾物资调拨等救灾救助工作,落实受灾群众“五有”保障。

各区县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先应急、后长远”的思路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受灾群众不等不靠、生产自救。

上游新闻记者张皓

编辑:夏洪玲责编:吴忠兰,蒋艳审核:阮鹏程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