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心疼!《乘风2025》:李艺彤的逆袭之路,却被节目组“剧本”绊倒 >> 正文
心疼!《乘风2025》:李艺彤的逆袭之路,却被节目组“剧本”绊倒
《乘风2025》开播以来,李艺彤的经历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从“1v1合作曲”投票阶段的票数异常,到节目中镜头的逐渐减少和未获加演机会,李艺彤的遭遇让我感到愤懑不已,也让我对选秀节目的公平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票数异常是事件的导火索。李艺彤的粉丝团投入了大量人力与财力,却遭遇了“票数不升反降”“锁票无效”等技术问题。尽管粉丝们努力打投,结果却是令人疑惑的“原地踏步”。应援会直接指责节目组“傲慢、不知悔改”,并启动退款与维权流程。这种“人定胜天”的努力最终变成“无力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粉丝们辛辛苦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冰冷的数字和无解的困惑。
“工具人”质疑是粉丝愤怒的另一大导火索。李艺彤在节目中的镜头逐渐减少,未获加演机会,这让粉丝们感到被欺骗。有声音质疑节目组将其作为“工具人”——前期借其热度吸引关注,
后期却“榨干”价值后逐步边缘化。这种操作手法被认为是近年来部分选秀节目常用的流量利用逻辑,即利用选手的热度和粉丝的支持来吸引流量,但在后期却逐渐减少对选手的资源投入。
李艺彤的成长史是她粉丝愤懑的根源。从SNH48的替补成员一路逆袭,靠个性与实力打下一片天,两度拿下总选冠军,她一直是粉丝眼中“抗争型偶像”的代表人物。此次在《乘风2025》再度面对“剧本”,不少人将其比作她当年“手撕剧本”的翻版,只不过这次似乎更难撼动背后的“资本剧本”。
然而,李艺彤在舞台上展现出的清醒与成熟,让我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参加《乘风2025》也不会翻红”,这一理性发言反倒被部分舆论误解为“缺乏野心”。但在舞台上,她展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叶童、蒋一侨之间的轻松互动,恰恰是一种“综艺感”与成熟艺人的体现。正如有网友评论:“李艺彤不需要靠翻红证明自己,她本就值得被看到。”
尽管结果未如所愿,但粉丝们的情绪从愤怒走向理性。他们仍计划在成团夜延续支持,并通过线下灯牌、打歌站等方式维持声量。这种执着支持,也反映出李艺彤在粉圈中的独特地位。粉丝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支持,让李艺彤的才华和努力得到更多认可。
选秀节目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背后涉及巨大的流量和资本利益。李艺彤作为一位具有较高人气和粉丝基础的选手,
她的加入无疑为节目带来了大量流量。然而,节目组在资源分配上可能更倾向于其他选手,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
商业利益考量:节目组可能与某些品牌或赞助商有合作,这些品牌更倾向于支持某些选手,从而影响节目组的资源分配。此外,为了制造节目效果,节目组可能需要构建特定的叙事线,李艺彤的风格和人设可能与节目组的叙事方向不完全契合,导致她在节目中逐渐被边缘化。
粉丝经济的局限性:粉丝经济在选秀节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尽管粉丝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投票系统的技术问题和规则漏洞可能导致粉丝的努力白费。例如,李艺彤在“1v1合作曲”投票阶段遭遇的“
票数不升反降”问题,可能正是技术或规则漏洞的体现。此外,粉丝的打投行为虽然能带来一定流量,但在资本面前仍显得无力。节目组可以通过后台操作或资源倾斜,轻易改变比赛结果,这使得粉丝的努力变得“无力感”。
节目组的权力与责任:节目组在选秀节目中拥有绝对的权力,但这种权力的行使往往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镜头分配、舞台机会等资源分配的具体标准和依据不透明,容易引发争议。选秀节目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粉丝和观众的质疑往往难以得到公正的处理,这进一步削弱了观众对节目的信任。
李艺彤在《乘风2025》中的经历,让我看到了选秀节目中潜藏的不公平现象。尽管她未能获得应有的资源和机会,但她的清醒、成熟和勇气赢得了我的尊重。真心希望未来选秀节目能够更加注重公平性和透明度,让每一位选手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对李艺彤在《乘风2025》的经历的看法,或者对选秀节目的公平性有啥建议,一起聊聊呗!
#乘风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