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刘浩存撒娇式互动破圈,被网友霸屏了 >> 正文
刘浩存撒娇式互动破圈,被网友霸屏了
最近被刘浩存的「撒娇式互动」刷屏了。在《灿烂的她》武汉路演现场,她以奶奶角色口吻对惠英红撒娇「嘉怡,我爱你」,惠英红则反串孙女回应「奶奶,你怎么这么晚来」。这幕跨越辈分的甜蜜互动,让不少观众直呼「被祖孙情戳中」,但也有网友质疑:「这是真情流露,还是刻意营业?」
刘浩存的撒娇式互动并非孤例。去年林一教她撒娇的视频曾引发热议,镜头里她抿嘴低头的娇羞表情,与《脱轨》中落魄打工妹的倔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萌」策略,本质上是娱乐圈「情感营销」的升级版——通过释放女性化特质,激活观众的保护欲,从而建立情感联结。
这种策略的商业价值显而易见。她代言的护肤品牌因「撒娇同款精华」标签,单日销量突破1200万元,而《灿烂的她》路演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亿次。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过度依赖撒娇人设可能导致公众认知固化。就像2023年某顶流因「奶萌人设」崩塌引发信任危机,刘浩存若不能突破「撒娇」框架,很可能陷入「可爱即正义」的舆论困局。
围绕刘浩存的争议,核心在于「真实」与「表演」的边界。在《灿烂的她》映后采访中,她提到「嘉怡从封闭到拥抱爱的心理变化」时,眼眶泛红的微表情被赞「演技炸裂」,但也有观众质疑这是「一秒落泪」的职业素养。这种争议,让我想起2022年某小花因「营业式哭泣」被嘲「眼药水演技」的事件。
其实,刘浩存的撒娇式互动并非全是剧本设计。在私下与粉丝的互动中,她会主动模仿「举手梗」表情包,甚至在直播间被问及该梗时,幽默回应「朋友们发得比我还多」。这种「去明星化」的真诚,让她的形象更具层次感。但问题在于,当公众将「撒娇」等同于「真实」时,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引发反噬。比如2023年她因采访中「怎么不算呢」的自信发言,被解读为「傲慢」,就是典型案例。
刘浩存的撒娇人设,折射出娱乐圈人设经济的深层逻辑。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明星需要通过标签化的人格特质快速建立辨识度,但这种标签也可能成为枷锁。就像周迅从「灵气少女」转型「文艺女王」用了十年,刘浩存若想摆脱「撒娇」标签,需要更立体的作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一秒钟的救赎》中饰演的流浪少女,路透照中赤脚行走雪地的画面已引发期待。这种「去甜美化」的角色尝试,或许是她破局的关键。但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仍是她需要面对的挑战。毕竟,观众可以接受明星偶尔撒娇,但更期待看到真实的成长。
刘浩存的撒娇人设,是蜜糖也是陷阱。它帮助她快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却也可能掩盖她作为演员的多元潜力。作为观察者,我更期待看到她在《主角》等新剧中的突破——就像她在采访中说的:「演员的价值,最终要靠作品说话。」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真诚与演技的双重突围,或许才是她真正的「撒娇」之道。毕竟,当观众不再只关注「她如何撒娇」,而是开始讨论「她塑造了怎样的角色」,才是一个演员真正的胜利。#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