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临科正少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临科生态环保系如何让学生无缝衔接产业? >> 正文
临科正少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临科生态环保系如何让学生无缝衔接产业?
大众网记者王艳彩临沂报道
职业教育如何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生态环保系给出生动诠释:构建两大专业群、布局8个专业,精准填补区域药品人才缺口;斥资超3000万打造实训基地,色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助力学子实操;牵手金锣、罗欣药业等近50家企业,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
专业布局:精准填补区域人才缺口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生态环保系主任冯珍泉介绍,生态环保系始终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为导向,目前设有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六个专业。正在筹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包括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
“今年我们申请新增药品制剂生产和药品质量安全两个专业,计划明年启动招生工作。”冯珍泉表示,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临沂市作为药品生物制药重点发展区域,对药品制剂生产和质量安全管控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加之目前行业内具备药品制剂生产工艺操作、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能力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企业在生产研发、质量把控环节面临人才短缺困境。而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凭借“硬核”教学设施、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以及与众多企业良好的合作基础,能够满足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
科研创新:实验室升级赋能成果转化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生态环保系目前正对一楼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实验室将增加更多先进设备,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目前我们已成立了三个以博士牵头的科研团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获批‘山东省第二批生态环境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同时,申报了多个省级课题,与企业和政府紧密合作,部分科研成果已实现转化,如黄瓜凝露、黄瓜豆豉等衍生产品已投入部分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冯珍泉说。
在教学过程中,生态环保系十分注重实践教学,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实验室改造和设备购置,仅检测设备就投入3000多万元,拥有色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并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学生超过一半的授课时间在实训室度过,通过实际操作设备,掌握专业技能。以食品专业为例,学生在实训室不仅能接触到从普通到尖端的各类设备,还能参与啤酒酿造、水生产线操作、烘焙等实训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了解了工厂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这些仪器看起来复杂,其实操作简便,通过学习能快速上手。”环境监测专业学生李春悦介绍,环境监测课程涵盖大气、水、土壤等多种环境要素的监测原理,且注重实践操作,实训课程多在实验室进行,同时还学习智能仪器的使用,在学校里,她参与过校园环境噪声检测、学校人工湖水质监测等实践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学习除尘器使用,用于过滤空气中的PM2.5、PM10等有害颗粒物,通过这些实践,她掌握了实用技能。
“我希望毕业后能在检测公司从事基层工作,如采集和分析样本等,有了经验后,希望能够带队开展环境监测项目,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李春悦说。
校企合作:50家企业织密“产教融合网”
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生态环保系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与近50家临沂市食品、药品、环境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就业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在科研方面,企业与教师联合开展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在食品专业领域,与金锣、阜丰集团等企业合作;药品专业与鲁南制药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环境专业与当地几乎所有第三方检测公司保持良好关系。
“临科学生素质高、上手快,尤其在环保与生产岗位表现突出。”罗欣药业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顾聪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罗欣药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目前吸纳了约30名临科学生实习。这些学生主要来自生态环保系与智能制造系机械专业,在实习中,他们在生产、质量管控以及环保污水处理等岗位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
除了实习岗位支持,罗欣药业还注重对学生的在岗培养。企业会安排生产线上的带教行动以及固定周期的培训活动,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操作相结合。同时,围绕技能等级认证对学生进行培养,助力他们快速从校园过渡到企业实训岗位。
“下一步,我们计划邀请车间经理等职能等级认证较高的人员走进校园担任讲师,通过PPT宣讲、案例分析等形式,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经验与案例带入课堂,推动‘课堂理论’与‘产线实践’无缝衔接,深化产教融合内涵。”顾聪说。
以专业建设为“主心骨”筑牢发展根基,以科研创新为“加速器”激活发展动能,以实践教学为“练兵场”淬炼技能本领。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正在职业教育这片生机勃勃的“试验田”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书写着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