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晋州纺织:经纬之间见“新”章 >> 正文
晋州纺织:经纬之间见“新”章
产业集群如何打好“特色牌”④
晋州纺织:经纬之间见“新”章
说起纺纱织造产业,你会想到什么?
在晋州,历经40余年发展的纺纱织造产业集群已成长为河北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这里不仅有毛巾、围裙等常见的纺织产品,还有床品面料、西装面料等高端产品,形成集纺纱、织布、服装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2024年,晋州市纺纱织造产业集群共汇聚上下游企业772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7.15亿元,同比增长10.5%,从业人员超6.3万人。
求新求变,打造高端织造新优势
4月25日,记者走进河北佰斯特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斯特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在纺纱、挡车、成品包装等各个岗位加紧生产,一批批竹纤维纱线被生产出来。
“竹纤维纱线是我们的主要产品之一,质量和价格都比普通棉纱更具竞争力。”说起这款产品,公司副总经理杨自其颇为自豪,用竹纤维做成的衣物,具有抑菌、抗臭、除螨、抗紫外线等功效,很受市场欢迎。
这只是佰斯特公司众多高端产品中的一个。“面对棉纺织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早已切换赛道,转向竹纤维、蚕丝、天丝等高端产品的生产。”杨自其说。
企业转型生产高端产品,往往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更新设备。然而,佰斯特公司却凭借创新研发走出了一条低成本转型之路。
“以绢丝为例,过去行业专家都认为用棉纺设备生产不了绢丝产品,可我们的技术人员就是不信邪,硬是用棉纺设备生产出来了高品质绢丝产品。”公司总工程师王建峰说,技术人员从温度、湿度到工序精度等方面不断试验调整,终于成功了。
“我们没有急于引进新设备,而是在现有设备上挖掘潜力,通过技术改造让它适应新产品生产。”王建峰说,如今,经过改造的棉纺设备已经能够生产绢丝、毛纺等产品,为企业节省了大笔资金。
目前,佰斯特公司凭借天竹、蚕丝等系列新产品,成功打开高端市场大门,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晋州市结合纺织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鼓励引导集群企业走专精特新和创新发展道路。
目前,晋州年产各类纱线21万吨,高档牛仔布面料3600万米,高档西装和床品面料1500万米。
智造升级,激活转型发展新引擎
4月25日,在晋州市昊洋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纺织工人在操作自动化设备。河北日报记者贾东亮摄
偌大的车间里,只能看到几名工人在轻触屏幕操作设备,一字排开的纱锭抽出一根根细纱……记者走进晋州市昊洋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洋公司”)新厂区的高档强捻纱生产车间,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
“多亏了这些智能化设备,我们创新工艺强化纱线捻度,结合高温定型精细加工技术,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达到国际前5%水平的纱线。”昊洋公司副总经理崔贵满说,不仅纱线质量提高了,工人生产效率也提升70%以上。
“以前纺织纱线,需要老师傅手工操作,容易出现瑕疵。如今自动化纺纱设备通过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切除纱线上的疵点与杂物,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崔贵满介绍。
全新智能化生产线的引入,让企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跨越。目前,昊洋公司拥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纺纱织造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与规模,晋州市精准发力,通过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打造智能生产新模式、推动科技赋能转型升级等多项措施,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现智能化生产的,不仅有纺纱、织布,还有行业下游的制衣。
在河北伟宸服装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一条条智能吊挂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布料的裁切、缝制到质检、包装,都通过吊挂生产线贯通起来。
“公司引进的成套智联缝制吊挂生产线,不仅减少了人工,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策说,这条生产线,已实现面辅料仓储、智能裁剪、吊挂缝纫、后道分拣、成品仓储的全流程智能制造。
共享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晋州市现有毛巾企业200余家,形成了以东卓宿镇为中心的毛巾产业聚集区,年产值超过50亿元,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2万余人就业。
然而,毛巾产业却面临一个突出问题——本地缺少毛巾印染服务,企业需要到外地进行印染。
河北翔雅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聚焦企业共性问题,在印染关键工序开展共享加工服务。这一探索,解决了晋州毛巾企业到外地印染的难题,使印染成本平均下降28%,促进了集群企业提质增效。
在晋州实现共享的不止毛巾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晋州市依托高校和区域内21家企业,联合成立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业集群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联盟汇聚了纺织服装产业内的力量,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助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晋州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永强说。
4月29日,参加2025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的晋州市纺织企业人员与外商交谈。晋州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供图
握指成拳的协同效应,在商贸领域同样迸发活力。晋州市充分发挥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在本地组织召开一系列国家级、省市级博览会和展会,吸引全国各地客商前来洽谈业务;另一方面组织区域内企业走出去参加行业展会,叫响晋州纺纱织造品牌。
“展会经济如同强力磁石,既吸引八方商机,更倒逼产业升级。”李永强深有感触地说,2024中国(晋州)纺织服装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成功拓展了营销渠道,提高了晋州纺织服装行业的知名度,也让企业有了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的动力。(河北日报记者贾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