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青春有N种打开方式,这个五四,轻工青年以多元形式诠释青春担当! >> 正文
青春有N种打开方式,这个五四,轻工青年以多元形式诠释青春担当!
五月的羊城,因青春而滚烫!
学院团委以“三堂课、一场行、一台戏”为主线,串联思想洗礼、红色探寻与使命传承,让五四精神在技能青年中“燃”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轻工青年用思辨、对话与行走,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注脚。
一堂“入脑入心”的班会课:技能报国不空谈
“技能如何报国?”“新时代五四精神怎么传承?”
学院精心组织了“技能报国,五四精神照亮工匠之路”主题班会,各个专业学生集聚一堂,班主任抛出以上问题,瞬间点燃讨论热潮。大家纷纷发言,有人立志打磨技能成为行业标杆,有人决心传承匠心扎根一线。
思想交锋间,工匠精神与五四基因悄然融合,青春从不设限,敢想敢言就是答案!
一堂“硬核开讲”的团课:挺膺担当强国有我
当人大代表周冲、学院专职纪委书记鲍燕走上团课讲台,与青年面对面,围绕“两会精神与青年担当”展开。从《哪吒2》制作精益求精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到当今技能大赛冠军的成长轨迹,用“百年前学生扛着横幅上街,今天你们要扛着技能证书闯世界”的金句破题。笔记本上写满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强国有我的信念。
一场“追寻印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变活教材
通过“定向越野+红色打卡”活动形式,轻工青年把校园变成“行走的思政课堂”。10支队伍手持地图奔跑打卡,完成历史知识挑战,在任务中触摸历史脉络,理解“英雄城”的精神密码,让百年前的呐喊与新时代的强音同频共振。同学们脚步丈量的不仅是距离,更是从“知道”到“懂得”的精神跨越。
一程“触摸历史”的citywalk:脚步叩响红色记忆
沿着精心规划的路线,轻工青年开启“探寻红色足迹,追寻革命光辉”citywalk。踏入农讲所,触摸斑驳的砖墙,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革命青年激昂的讨论声;走进中共三大旧址,凝视泛黄的文献,见证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的艰辛。每到一处,同学们都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背后的故事,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珍贵瞬间。有同学感慨:“以前只是在课本上了解历史,现在亲身走过这些地方,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一寸山河一寸血’,作为青少年,我们更要扛起传承的重任!”
一台“震撼心灵”的舞台剧:以工匠精神熔铸百年红色基因
当红棉剧场的舞台被五四运动的呐喊声穿透,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正在发生。轻工学子激情上演的红色话剧《东园启航》“魂穿”1919,呐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爱国情志,全体演员举起游行的道具,在追光中诵出李大钊先生《青春》,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百年前“振臂高呼”的热血青年与当代青年学生以工匠精神技能报国的决心精神同频。作为“大思政”课堂的创新实践,话剧通过多维度沉浸式表演设计,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引导学生从“旁观者”到“传承人”的身份重构,让五四精神从“文本”走向“可触摸的历史”。
从课堂到街巷,从历史到现实,轻工青年在系列活动中完成三重蜕变:听团课时笔记本写满“技能成才”规划,citywalk后自发组队当红色景点讲解员,看舞台剧后在朋友圈立下“每月掌握一项新技能”的Flag。
五四的火炬,在轻工青年手中愈发明亮——他们正以“课堂是练兵场,技能是冲锋枪”的姿态,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熔铸进每一次实操训练、每一项技能突破中。这,就是新时代技工院校青年的五四答卷!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