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兄弟公益团支部探寻王哥庄大馒头非遗魅力 >> 正文
青岛:兄弟公益团支部探寻王哥庄大馒头非遗魅力
鲁网5月5日讯近日,青岛市崂山区兄弟公益的志愿者与团支部的孩子们满怀热忱,走进王哥庄大馒头久香源工厂店,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采访和调研实践活动。他们深入探寻王哥庄大馒头这一青岛特色非遗项目的制作工艺、传承现状与发展困境,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哥庄大馒头拥有超过500年的悠久历史,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独树一帜。采用“手工揉+铁锅蒸+崂山水+传统工艺+独特配方”,造就了馒头鲜嫩松软、口感甜美的独特风味。
走进久香源工厂店,志愿者和孩子们立刻被店内丰富多样、造型精美的花样馒头所吸引。这里不仅有经典的大枣馒头、开花馒头,更有寓意吉祥的福袋馒头、生肖馒头等。这些馒头不仅是果腹的美食,更是民俗文化的生动载体,每一种造型都蕴含着“福、禄、寿、喜”等美好祈愿,充分展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工厂负责人的引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馒头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对面粉品质严格筛选把关,到和面时精准把握水与面的比例,再到揉面工序中工人师傅们凭借娴熟技艺手工揉面十二三遍,以确保面团劲道十足;醒发过程对温度和湿度的精细控制,以及最后的铁锅蒸制环节,选用木柴烧铁锅,让馒头受热均匀,形成独一无二的风味。每一步都遵循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处处彰显着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
采访期间,久香源品牌创始人荆长艳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充满挑战与坚持的创业历程。2009年,荆长艳夫妇毅然回乡创业,从一家小小的馒头店起步,一路披荆斩棘。面对创业初期的艰难,他们从未放弃,而是不断摸索创新。如今,久香园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款产品、荣获多项荣誉的知名面艺食品企业,还为周边30余名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力带动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荆长艳表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她始终积极探索创新,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消费场景,开发出宝宝宴、婚宴、寿宴等主题馒头礼盒,以及烘烤系列、粗粮系列等多元化产品,以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志愿者和团支部的孩子们还就王哥庄大馒头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与工厂员工、当地居民展开深入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尽管王哥庄大馒头已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但在传承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传统制作工艺较为繁琐,对制作者的耐心和体力要求高,导致年轻人学习意愿偏低;产品保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延长销售周期,拓宽销售范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还需要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兄弟公益团支部书记感慨道:“这次采访调研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志愿者和孩子们不仅深入领略了王哥庄大馒头的非遗魅力,体会到背后蕴含的匠心精神,也深刻意识到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后续,兄弟公益团支部计划整合各方资源,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等方式,助力王哥庄大馒头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青岛特色美食被更多人知晓和喜爱。(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