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6条有趣的历史冷知识,知道了可以在饭桌上吹嘘 >> 正文

6条有趣的历史冷知识,知道了可以在饭桌上吹嘘

发布时间:2025-05-01 03:37:19 来源:有象视频

1、古代衙役为何抢着押送女囚?

皇权社会九五至尊,一家独大定人生死,封建专制下即使有文武百官为皇帝出谋划策,但决定权还是在皇帝一人手中。

他决定让谁死,谁能反抗?

这样的背景下少不了溜须拍马的“识时务者”,更少不了宁死不屈的“大丈夫”。

李斯、韩信、胡惟庸、李善长多少忠臣良将未死于战场却死于皇帝的砍刀之下?

皇帝虽看不惯忤逆他的大臣,但为给天下人营造一个不滥杀的形象,往往会将男子斩杀,妇女和孩子流放。

这时对于古代衙役们来说是个好差使,对于押送男子他们宁愿挤破头也要押送女囚,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相对于男囚被流放到山高水远、人迹罕至的地方,女囚的流放处路途较近,衙役们在路上受罪较少。

第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男子被斩首家族的妇女和孩子就是仅剩的希望,朋友或亲族多少会给点照应,因此负责押送的衙役有油水可捞。

第三:女子体弱大多逆来顺受,反抗能力较弱,在路上衙役们也不用时刻提防囚犯逃跑,心理压力相对较少。

第四:官府规定衙役在路上不能侵犯女囚,否则会受到严厉惩罚,但是官家女子那曾受过这等苦,在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

为了活下去有些女子甘愿委身衙役,这对衙役来书也是不小的福利了。

2、清朝女子脖子上的白布条有啥用?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虽然吸收了汉文化但很多方面依旧保持了满族的印记。

例如男子的金钱鼠尾发型、女子的旗头着装和花盆底,经常看清装剧的观众应该记忆深刻,后宫嫔妃衣襟上总是会围着一条白布条,这是为何呢?

这条白布条名叫龙华,主要是为方便皇上的。

作为把悲伤的少数民族,无论男女皆会骑马打猎,且满足来自于东北冬季严寒且时间较长。

女子冬天都会在脖子上佩戴动物的皮毛御寒,来到中原后佩戴时间减少且衣服款式改变。

为避免露出衣领,宫中嫔妃将以前厚实的动物皮毛简化为龙华。

一来龙华可以掩盖衣领保持端庄,二来嫔妃们开始在龙华上下文章方便皇帝辨认自己。

后宫尊卑等级严谨,以上犯上者少不了严厉惩罚,这龙华上也能体现出身份等级。

太后、皇后的龙华上的刺绣皆用金线缝制,太后以福寿为主寓意吉祥长寿,皇后以牡丹、凤凰为主,寓意尊崇高贵。

其他皇贵妃、贵妃、妃、贵人、答应等随着等级降低,刺绣的品类、面积也逐渐减少。

这样皇帝面对后宫三千佳丽时,不至于完全不知道面前站的到底是谁而尴尬,通过龙华便可辨认其等级。

有些低等级的后妃,在自己的龙华上绣上自己喜欢的植物,比如梅兰竹菊是最常出现的。

不得不说为争宠为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后妃们也是竭尽全力。

3、唐玄宗与杨玉环每天都要“握槊”,是干啥的?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作为天选之子的皇帝也不例外。

有人好武扩展千里边疆,有人好文留下千年辞藻,有人好手艺留下木工皇帝的称号,有人好细腰宫中多饿殍。

一代唐明皇不仅喜欢美女杨玉环,还喜欢和杨玉环“握槊”,据说两人每天都要来一次。

到底什么是握槊?

握槊类似与如今的飞行棋,双方执黑白两旗,根据投掷的骰子数行棋,这种棋局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在文人雅士中流传甚广。

唐朝武则天和李治也非常喜欢握槊,曾在朝堂上掀起过一股风潮。

握槊不仅要讲究冲锋还要懂得配合,更重要的是和皇帝下棋输赢都要懂得看眼色。

杨玉环能独得唐太宗专宠,不仅凭借美色,她不仅能歌善舞还懂得分寸,头脑、眼光才是她独有的魅力。

唐玄宗后期奢侈无度不理朝政,但唯独喜爱握槊,每天都要和爱妃来一局才肯罢休。

4、古人晚婚有罪,都会受到什么惩罚?

相对于如今单身男女随处可见的现象,古人则讲究早婚早育。

一方面是战争频繁,男丁随时会上战场,“三男邺城戍,一男赴书致,二男新战死”的现象并不是少数,因此尽早成亲争取为家庭留后。

第二:古人平均寿命较短,40岁已属长寿,因此早婚早育人类才能繁衍不断。

第三:生产力落后家庭贫困,有女儿的家庭希望女儿早早出嫁,可以减少一个人的口粮,因此综合作用下早婚早育成为时代的需要。

秦汉时期规定女子15岁前后结婚,汉惠帝曾规定,凡30岁未结婚的男女,家庭赋税要高于常人5倍。

两晋时期规定凡女子17岁以后未结婚的,国家会为其婚配一名戍边将士,在当时男子戍边几乎为终身制,意味着夫妻常年分居两地,很多女子因此早早结婚。

南北朝时期,女子超龄未嫁者,父母会坐牢。

唐朝玄宗时期颁召规定,男15岁女13岁得嫁娶,对于一些实在贫困到无法办婚礼的家庭,官府会为新人办婚宴。

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盛行,因此男子大多埋头苦读争取考上功名,社会风气也相对开放,对女男女结婚的年龄也相对于前朝往后推迟了。

东汉明德皇后19岁才结婚,这在当时已属于晚婚。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统领的王朝,受儒家学说影响较小,因此元朝规定女子15岁以后才能结婚。

婚后若男子5年不回家或丧夫的皆可另行他嫁,不必终身守寡。

明朝统治者意识到早婚对于女子的危害,因此明朝规定禁止早婚,女子15岁男子17岁之前禁止结婚,违反者一律处罚。

清朝乾隆时期由于农业政策宽松,赋税降低,长时间的和平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人口增长较快,康乾盛世时期人口突破一亿。

兵员充足、国库充盈对于男女结婚的年龄控制较为宽松,民间女子多为17岁左右完婚。

一些满洲官员为给自己或是儿子铺路,依旧早早将女儿送进宫中,宫中嫔妃多为12岁-14岁完婚,这可能就是她们从小锦衣玉食的代价。

如今的我们不用担心晚婚会遭受惩罚,女子思想的解放让她们意识到独立的重要性,时代的发展早已离不开女性的力量,这就是底气。

5、古代银子是怎么找零的?方法居然这么粗暴银锭子、金元宝是我们想象中的古人使用的货币,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底层人民是接触不到金银的。

即使是铜钱使用的都很少,以物易物依旧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古代金银铜开采量少,且金银铜重量过重,不易携带并不便于流通,

所以在宋朝经济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但当时的纸币也属于大面额,在小摊小贩中并不适合流通,因此直到明清时期金银才作为货币流通。

当时海外贸易发达,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在当地开采出大量银矿运到欧洲,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深受欧洲人喜爱,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大量白银流入我国。

白银的流入对我国市场也有一定冲击,白银数额巨大一般商家都无法找零,但这都难不倒聪慧的中国人。

遇到无法找零的情况下,商家会直接将白银剪开称重,只收取相应的重量。

这种情况下要求贸易双方都得备有夹剪和戥(děng)子,程序繁琐且很难一次就剪的很精确,因此当时在民间流通的白银各种形状都有,没有固定的数额。

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了如今的不同数值不同面额的纸币,这足以说明每一项事物的发展都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6、清朝后宫妃嫔们能有多少收入?够花吗?

有人为深宫女子哀愁感叹“多少红颜泪,葬送深宫墙”,但依旧有无数女子宁愿挤破头也想进宫。

她们不仅对飞上枝头变凤凰抱有幻想,还对后宫女子的待遇深感满意。

后宫众多嫔妃不仅每日山珍海味,还有固定的俸禄领取,甚至一些得宠的嫔妃一年的俸禄堪比朝廷大官。

以清朝为例,俸禄与身份等级成正比,首先作为宫斗冠军的太后俸禄肯定是遥遥领先。

太后每年固定俸禄2000两白银20两黄金,这简直可以做暴发户了,时不时还有后妃为找太后撑腰还会主动送礼,可以想象太后在宫里的日子有多逍遥。

其次作为后宫之首的皇后,1000两白银10名宫女,皇后相比于太后稍逊,而且一旦国家有难,皇后还得带头捐款,作为带头人捐款太少怎能说过去。

皇后作为皇上的正妻,还要和身边的宫女太监打好关系,否则说不定他们被谁收买后果可想而知,这些打点费都要自己出。

皇贵妃的俸禄为800两白银8名宫女,根据等级依次递减到末等答应可能一年只有30两俸禄。

这一难怪后宫妃子拼了命地往上爬,越往上不仅见到皇上的机会多,生儿子的机会大自己的后半生也有保障,地位高也意味着俸禄高。

个别受宠的妃子是不是也会有额外赏赐,这种赏赐要根据皇帝心情决定,但也不是小数目。

嫔妃在一生都在后宫,出宫消费的机会不多,因此手里的银钱大多会送到娘家,这也不得不承认是女子的悲哀,自己被圈养一生还要处处为娘家着想。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