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壹点调查|“小巷总理”的负重与破局 >> 正文

壹点调查|“小巷总理”的负重与破局

发布时间:2025-04-30 13:19:52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石晟绮杜春娜

在社区治理一线,“小巷总理”常面临着事务杂、任务重,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等难题。资源配置失衡、社会力量动员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济南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试图打破困局,为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减负赋能、多元共治的突围之路。

事务超载

服务供给“力不从心”

“社区就是有很多繁琐的‘小事’。”有着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的李娟(化名)发现,如今的社区工作中填表格、开会等行政性事务少了,但是,她现在的工作仍然繁重。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居民的需求日益提升,简单的物质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社区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社区里有两家相邻的一楼住户,由于院墙修葺的位置引发了争执,找到了我们社区,可由于涉及法律问题,我们也无法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李娟说,社区事务有时还会涉及法律咨询、心理疏导、设施维修等专业领域,这让不少基层工作者陷入“有心无力”的窘境。

不仅如此,记者走访了解到,有些居民对社区的公共事务热情不高。

以济南一社区为例,包括6位社区“两委”成员、6名专职网格员等在内的十多名社区工作人员需要服务4000多名居民,人均服务比例大致为1:300。这种“一人多岗”的常态下,工作者既要应对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日常事务,又要处理突发性事件。

“我们社区的年轻人比较多,但是他们对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该社区相关负责人孙云(化名)说,他们也在想办法努力提高这些年轻人的社区参与度。

资金单一

项目推进“等米下锅”

“路灯不够亮,晚上下班后,走这段路提心吊胆。”“小区里能不能增加几张乒乓球台?”……在济南某社区,社区相关负责人田蕾(化名)正在思考着如何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该社区有5000多名常住居民,他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往往会用到社区基金。

2017年6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不断拓宽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筹集渠道,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

不过,田蕾提到,有时在落实居民民生诉求时,却掣肘于资金情况。“要想为居民做好服务,确实离不开资金支持。”她表示,“尽管有社区基金,但其主要依靠企业和居民零星捐赠,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我们也不好开口。”

尽管社区基金作为“专项资金”,被设计为充实社区“钱袋子”的关键抓手,但其依赖单一捐助的脆弱性正逐渐显现——资金短缺导致项目中断、服务缩水,甚至陷入“钱花完即停摆”的循环。

“由于社区基金缺乏稳定的收入渠道,有时候还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社区服务需要‘等米下锅’。社区基金不稳定的话,会影响社区服务项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田蕾说,例如,当居民提出安装健身器材时,社区虽能通过临时筹款启动项目,但后续维护费用却无以为继。有社区负责人坦言,部分服务因资金不足被迫搁置,居民满意度也随之下降。

破解难题

济南如何开“良方”

事实上,近年来,济南市正通过构建专业化、多元化、精准化的基层治理体系,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济南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直在不断推动社区工作者培训全覆盖,2024年全市共举办社区工作者培训班655期、培训3.4万人次,持证总人数较上年提升14%,居全省首位。同时,发布25个“社区主理人”项目,引导各类资源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志愿服务5万余场次,选聘1373名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随着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同共治,济南基层治理动能不断激活。“社区工作也需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历城区玖唐府社区党委书记赵琰有着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她认为,社区治理离不开多方社会力量的支持,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力量。

辖区居民遭遇电信诈骗,“玖安反诈志愿服务队”开展反诈宣传、预警劝阻,降低居民受骗风险;孩子学习压力大,可以来到社区的心理咨询室,由“玖逸心理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的帮助......近年来,玖唐府社区组建了9支志愿服务队伍,组成了“志愿服务之家”,推动社区共建共治,促进社区治理“大融合”。

记者了解到,济南将于今年推选一批优秀“社区主理人”项目,搭建更多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带动更多专业力量和服务资源下沉基层,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针对“外部输血”资金不稳定的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强社区的“自我造血”能力。“今年4月,社区党委牵头成立注册了济南市阳光惠邻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槐荫区首家社区社会企业。”阳光新城第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惠说,企业正逐步开展“惠邻社区团购群”、家政维修服务中心、“家跟前”养老驿站等项目,“后期,企业盈利的20%将注入社区基金当中,形成收益反哺机制。”

目前,山东省已成立社区社会企业200余家,在社区食堂、居家养老、物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统计,70%以上的社区社会企业实现盈利,有力反哺社区、实现更好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下,济南市也在鼓励支持社区探索培育社会企业。

基层治理

既要“减法”又要“加法”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也都在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技术赋能和多元共治等方式,助力基层治理进入“精耕期”。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既需做“减法”,更需做“加法”。

用“算力”解放“人力”,“让数据多跑腿”逐渐成为共识。济南已经推出“AI社工”,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治理效率;上海打造的“一网统管”城市治理平台整合30多个部门数据资源,结合社区管理实际,还开发了高空抛物、垃圾偷倒、电瓶车入梯等AI智能识别系统,为社区治理提供了24小时在线的“千里眼”。

同时,许多地方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让基层治理从“社区独奏”走向“居民合唱”。为构建多元共治机制,天津市和平区推出分级“吹哨”机制:蓝牌事项,职能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按时“报到”;黄牌事项,职能部门分管领导要到现场;红牌事项,要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北京、合肥、开封等城市发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组建“银发巡逻队”,不断提升社区活力……

“破解社区治理的困境,不仅需要‘政府搭台’,还需要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生态。”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一方面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也要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将分散的社区资源转化为系统化、可持续的治理动能。特别是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通过智能治理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只有让基层治理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于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