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贵州医科大学:“一核心三机制N品牌”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 正文

贵州医科大学:“一核心三机制N品牌”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23 18:01:4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黔贵大地上,25,401名贵州医科大学青年卫生医疗志愿者(以下简称“小青卫”)正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传递温暖。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大型赛事现场、社区服务角落,用“一核心三机制N品牌”体系,找准“专业+”的融合点、激活“机制+”的驱动力、拓展“育人+”的新维度,让志愿服务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

“小青卫”在习水县开展呼吸健康实践项目。

三年来,贵州医科大学累计派出500余支志愿服务队奔赴全省100余个市、区(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全国“返家乡”优秀组织单位、全国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国家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1项、铜奖3项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获贵州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150余项。

“小青卫”在贵安樱花园开展道路指引志愿服务。

立足一个核心,展现“兢兢业业务实奋斗”的青春理想

“每当穿上志愿者马甲,我深感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临床医学专业的符泰说。

在文化墙展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小青卫”志愿者。

2023年器官捐献主题朗诵《生命的礼物》现场,观众席间泪光闪烁;2024年龙里县龙凤园的合唱《生命的延续》,让“生命接力”的崇高意义在音符中流淌。原创歌曲《温暖如阳》的旋律在校园久久回荡。目前已有6500余名志愿者血样被载入中华骨髓库,50余名师生完成骨髓捐献,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用身体力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小青卫”开展“三献”生命大讲堂活动。

紧抓三维机制,展现“时不我待勇于拼搏”的青春本领

紧抓网格化队伍机制。贵州医科大学注册志愿者实现新生全覆盖,17个在民政局备案的青分会形成校院联动网络,组建导师库,开展账号管理、志愿礼仪等培训。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获得“全国无偿献血活动促进单位奖”等奖项。

“小青卫”开展急救培训志愿服务。

紧抓阶梯式激励机制。贵州医科大学将志愿服务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学分以及评优评先体系,评选2000余名“优秀志愿者”,记录他们成长的闪光足迹。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等工作,设置校级重点培育项目进行经费支持立项,导师与学生进行“双选”,专业教师带着科研课题走进田间地头。

群医学试点项目优秀“小青卫”志愿者颁奖仪式。

紧抓多元化保障模式。“青”字号志愿共享空间确保活动场地,201个结对社区保障服务地区,20余万元经费支撑“三下乡”实践、“西部计划”慰问,50余万元社会捐赠转化为乡村医疗包、文具用品等爱心物资。

“小青卫”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出征仪。

践行N个品牌,展现“细致暖心用情服务”的青春担当

“青春医路·卫你黔行”项目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建“实践基地”,正在逐步走遍88个乡镇,2万余人次接受义诊;临床医学院“因爱儿行—‘医+育+艺+E’守护黔乡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志愿服务项目围绕乡村特殊儿童健康成长主题,健全“项目主导、乡村联动、家庭共育”的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打造集“医疗救助、教育康复、技艺传承、网络宣教”一体化的特色医疗服务模式;基础医学院“医路黔行·青春闪光”团队,从青春研学、青年观察、青年关爱、青春闪光,通过“青春足迹学、青春声音思、青春实践行、青春视角悟”,把“思政大课堂”外延拓宽在乡间、基层;“黔货出山,‘电’亮新农人乡野梦”项目的电商培训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带动300余户增收。

“小青卫”参加国际生态文明论坛志愿服务活动。

从贵安樱花节到贵阳马拉松,从全国重症医学论坛到国际生态文明论坛,万余名“小青卫”用专业素养赢得“移动的贵医名片”美誉。这些品牌项目不仅斩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20项国家级荣誉,更在“校校联动”“校地融合”中开辟出新赛道。

“小青卫”开展“青春医路·卫你黔行”义诊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把‘小我’融入‘大我’,志愿服务就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校团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更多的“小青卫”正整装待发,他们的行囊里装着听诊器、急救包和满腔热忱,在平凡小事中书写奉献与爱的故事,继续向着需要服务的地方前进。(图/文王瑞)

猜你喜欢

公司简介 | 商业合作 | 广告中心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22 QzRen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闽ICP备18024570号 泉州人才网-大泉州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