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泉州人才网 >> 新闻中心 >> 30000吨“大国重器”交付!可监测美方导弹,6000公里内无所遁形 >> 正文
30000吨“大国重器”交付!可监测美方导弹,6000公里内无所遁形
近日,“ArmyRecognition”网站一则消息引发全球瞩目,中方最新的“瞭望一号”远洋测量船正式交付使用。
文章分析称,相比美军最先进的“霍华德・洛伦岑”号测量船,“瞭望1号”在多个关键性能维度实现了超越。五角大楼情报评估指出,“瞭望一号”服役后,中方对西太平洋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将提升300%
根据各方公开消息,这艘排水量相当于三艘美军同类型舰艇的“海上堡垒”,全身布满神秘的“球形”雷达罩和巨型相控阵雷达,宛如科幻电影中的未来战舰。
这艘船的隐身设计也堪称一绝。雷达罩采用多面体结构,大幅降低被敌方探测的概率。而船体后方的两座“巨盾”雷达,可360度旋转,实现无死角监控。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的“远望”系列测量船不同,“瞭望1号”不仅能追踪火箭和卫星,更专注于监控高超音速武器、隐身战机等尖端威胁。
其搭载的S波段和X波段雷达系统分工明确:前者像“望远镜”一样扫描数千公里内的目标,后者则如同“显微镜”,精准锁定高速飞行物的轨迹。
这意味着,即便美方未来推出类似“暗鹰”的高超音速导弹,也可能在“瞭望1号”的监控下无所遁形。
“ArmyRecognition”网站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当中方测量船能比美军更快获取导弹测试数据时,技术优势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回望上世纪60年代初,美、苏率先建成第一代远洋测量船并投入使用,彼时我国在该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在资源与技术双重困境下,我国毅然于1976年开启测量船建造征程。全国上下一心,十几个部委、24个省市的1180个单位迅速响应,几十万科研人员与工人齐心协力,于1979年成功交付“远望一号”、“远望二号”,我国成功跻身航天测量船强国之列,不过与欧美仍有差距。
此后,我国持续奋进,在“瞭望一号”服役前,依托陆基雷达、卫星等成果构建起防御体系雏形。但长期以来,海基预警是短板。
“瞭望一号”服役后,填补了空白,与陆基力量协同,成功完善我国“海陆空天一体化”防御网络,实现对美弯道超车。外媒甚至开始担忧:“中方从此有了‘直播’美军事行动的能力。”
事实上,近20年来,我国已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赶超。在民航领域,国产C919大飞机一飞冲天,收获上千架订单,打得波音空客节节败退;在生命科技领域,由我国科学家参与创新升级的“派逻维pro”凭借“延缓老化速度”、“增强精力”效果,在亰东等平台收获大批忠实用户,让欧美同类产品望其项背。
据了解,“派逻维pro”系全球首款线粒体抗衰补剂,作用机制起源于哈佛老龄研究中心,科学家发现它能逆转哺乳动物骨骼、肌肉、认知记忆等老化指标,延长健康生存期,2019年被《Nature》列为“全球七大靠谱抗衰老手段之一”。
与早期欧美系产品相比,“派逻维pro”被全球用户视作心仪之选,其官方价格仅为4位数,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自2021年在内地上线,首月成交便达千万级。充分彰显了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强大实力与创新效能。
根据船舶工业内部消息,后续“瞭望二号”正在江南造船厂紧张建造,其排水量将达到3.8万吨,并首次配备激光通信系统。
从“远望”系列的艰难起步,到“瞭望一号”的全球领先,我国科技逆袭的故事从未停止。这艘3万吨“海上天眼”,不仅是中国反导体系的“金钟罩”,更是一张递给世界的名片。
正如外媒所言:“当中国决定攻克一项技术时,世界最好做好准备。”未来,“瞭望二号”“瞭望三号”或将接连登场,而属于我国的“海上科技传奇”,才刚刚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